共乐台

鳞差万瓦拱层台,暇日登临亦乐哉。

桃李成蹊春未到,江山如画国多才。

倦游难效登楼赋,胜槩常遭俗驾回。

好是清宵携客醉,云间两两近三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鳞次栉比的屋瓦簇拥着层层高台,闲暇时登高望远真是乐事。
虽然桃花李花还未盛开,但江山如画,国家人才济济。
疲于奔走难以效仿登楼作赋的雅兴,美景常常被世俗之人的车马打断。
最妙的是在清冷的夜晚与朋友一同沉醉,仿佛云间双星靠近了那三层高台。

注释

鳞差万瓦:形容屋瓦密集如鱼鳞。
暇日:闲暇的日子。
登临:登山游览。
乐哉:快乐啊。
桃李成蹊:比喻人才众多。
春未到:春天尚未到来。
江山如画:风景如画。
国多才:国家人才众多。
倦游:厌倦了游历。
登楼赋:像王粲在楼上作赋。
胜槩:美好的景象。
俗驾:世俗之人。
清宵:清冷的夜晚。
携客醉:带着朋友一起畅饮。
云间两两:云间的双星。
近三台:靠近那三层高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登高望远、享受自然美景的意境。"鳞差万瓦拱层台"一句,通过对建筑物层叠鳞次、瓦片重叠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共乐台雄伟的建筑风貌和其宏大的结构感。"暇日登临亦乐哉"表达了诗人在闲暇之日登上高台观景的愉悦心情。

"桃李成蹊春未到"一句,通过提前盛开的桃李花来描绘初春时节的生机与美好。"江山如画国多才"则是借助自然美景来赞叹国家人才济济、文化繁荣。

"倦游难效登楼赋"一句,表明诗人虽然已经游历了许多地方,但对于登上高台(即共乐台)的体验和感受仍然无法用文字完全表达。"胜槩常遭俗驾回"则暗示诗人对世俗纷扰的不满,以及希望超脱这些烦恼,寻求心灵上的解脱。

最后两句"好是清宵携客醉,云间两两近三台",描绘了一幅夜晚与友人畅饮、醉酒于共乐台之景象。诗人在月明星稀的夜晚,与朋友一同登上高台,感受着天地之间的辽阔,似乎可以触手可及那遥远的三台(可能指的是神话中的仙境),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达到心灵自由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建筑物的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意境。

收录诗词(401)

李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再用韵

风罥游丝百尺长,蜂房酿蜜露微黄。

翠榕一半委陈叶,紫柰十分留暗香。

卢橘带酸归老圃,侧生未熟去闽乡。

浮云出岫初无恋,静看卷舒何太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再赋简李尉

满院秋英独傲霜,恨无醇酒变春江。

门前催取麻姑榼,席上惊倾道士缸。

学蹈丘轲难合俗,诗如曹郐不成邦。

埋藏自比丰城剑,射斗难占紫气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刘子履见怀小桥竹篱屡入梦寐因寄

寂寞荒郊野水滨,竹篱茅舍旧比邻。

谁知绣斧文章伯,尚念渔蓑潦倒人。

采菊佩萸思共赏,落霞孤鹜兴尤新。

关中小试酂侯绩,却掌丝纶侍帝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岁除

客里光阴又一年,人情真复似怜蚿。

家贫尚有春名酒,才拙安能雪命篇。

弱柳经霜半凋落,修篁沐雨更便娟。

亲交岁晚无书劄,常闭柴扉稳昼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