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方璿的《登穿山》描绘了一幅山中古迹荒凉而静谧的画面。首句“颓然石磴草萋萋”,通过“颓然”和“草萋萋”展现了石阶破败、野草丛生的景象,透露出一种岁月沧桑之感。次句“客里重登旧迹迷”,表达了诗人作为过客再次登临此地,对往昔记忆的追寻与迷失。
第三句“海气暗吞山顶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海气仿佛能吞噬山顶的寺庙,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深的氛围。第四句“钟声高落洞门溪”,以钟声的回荡与溪水的潺潺相映,增添了山寺的宁静与空旷。
第五句“秋来有月台堪倚”,描绘了秋天的月夜,诗人可以倚靠在平台上欣赏景色,但“无花鸟自啼”又暗示了此时的寂静和寥落。最后一句“欲谒桑公不可见,苍苔断碣暮云低”,表达了诗人对古人桑公的怀念,却只能在黄昏时分面对残存的遗迹和低垂的暮云,流露出一种遗憾和哀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通过对穿山古迹的描绘,寄寓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