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

烟峰如黛岳如屏,抚景堪嗟春事更。

花落每于愁里见,鸟啼偏向梦中惊。

津头揽辔风初暖,客里狂歌雨未晴。

几度怀归归不得,断桥流水鹧鸪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伤春》诗,由明代诗人张嗣纲所作,情感深沉,描绘了春日之景与内心愁绪交织的情境。

首联“烟峰如黛岳如屏,抚景堪嗟春事更。”以“烟峰”、“黛岳”描绘出春日山色之美,如同一幅水墨画,而“抚景堪嗟春事更”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春天的美景虽美,却也意味着离别与变化的到来。

颔联“花落每于愁里见,鸟啼偏向梦中惊。”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花落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鸟啼在梦中惊醒,似乎是在提醒诗人现实的残酷与无奈。这两句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忧郁与哀愁。

颈联“津头揽辔风初暖,客里狂歌雨未晴。”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旅途中的情景。风初暖,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但诗人却在客居他乡,狂歌以抒发心中的不平与无奈,然而雨未晴,暗示着生活的困境与挑战依旧存在。

尾联“几度怀归归不得,断桥流水鹧鸪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与无法回归的无奈。断桥、流水、鹧鸪声,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强化了诗人孤独与思乡之情。鹧鸪的叫声,仿佛是远方家乡的声音,唤起了诗人对故土的无限眷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春日美景时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有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刻。

收录诗词(230)

张嗣纲(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 字:效忠
  • 籍贯:清远

相关古诗词

苦夏

夏木阴森翠作围,衔泥紫燕绕梁飞。

风和夜合香空杳,日照朝观色渐稀。

困暑每劳蚨蝶梦,逢庚频想芰荷衣。

瑶琴欲奏孤鸾曲,无奈炎蒸不可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感冬

惜昔三冬拥竹炉,禦寒时共醉酴酥。

客衣此日凭谁问,世事于今只自图。

岁晏最怜冰骨冷,腊残长恨柳容枯。

梅开白似吴江雪,疑似当年对玉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送刘崇圭之任南韶

九天新命重戎行,岭表初瞻锡钺光。

欲借单车平虏骑,先观三箭定连阳。

干戈扰扰非前宋,旗帜悠悠即顺昌。

圣主宵衣南北顾,知君勋业载旂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社前墟

朱村新集社前墟,有买鸡豚有买鱼。

峒老交通多米粟,野人谈笑少诗书。

只将土堞为茶肆,漫把山花结酒庐。

我亦闲来买一醉,试尝风味兴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