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伤春》诗,由明代诗人张嗣纲所作,情感深沉,描绘了春日之景与内心愁绪交织的情境。
首联“烟峰如黛岳如屏,抚景堪嗟春事更。”以“烟峰”、“黛岳”描绘出春日山色之美,如同一幅水墨画,而“抚景堪嗟春事更”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春天的美景虽美,却也意味着离别与变化的到来。
颔联“花落每于愁里见,鸟啼偏向梦中惊。”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花落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鸟啼在梦中惊醒,似乎是在提醒诗人现实的残酷与无奈。这两句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忧郁与哀愁。
颈联“津头揽辔风初暖,客里狂歌雨未晴。”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旅途中的情景。风初暖,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但诗人却在客居他乡,狂歌以抒发心中的不平与无奈,然而雨未晴,暗示着生活的困境与挑战依旧存在。
尾联“几度怀归归不得,断桥流水鹧鸪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与无法回归的无奈。断桥、流水、鹧鸪声,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强化了诗人孤独与思乡之情。鹧鸪的叫声,仿佛是远方家乡的声音,唤起了诗人对故土的无限眷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春日美景时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有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