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永叔和介甫昭君曲

汉家离宫三十六,宫中美女皆胜玉。

昭君更是第一人,自知等辈非其伦。

耻捐黄金买图画,不道丹青能乱真。

别君上马空反顾,朔风吹沙闇长路。

此时一见还动人,可怜怏怏使之去。

早知倾国难再得,不信傍人端自误。

黄河入海难却来,昭君一去不复回。

青冢消摧人迹绝,惟有琵琶声正哀。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昭君曲》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对昭君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昭君命运的深切同情与感慨。

诗中首先描绘了汉朝的离宫众多,宫中的美女个个如美玉般光彩照人,而昭君则更胜一筹,无人能及。接着,诗人通过“耻捐黄金买图画,不道丹青能乱真”两句,表达了昭君不愿以金钱换取画像,认为真正的美无法被画笔完全捕捉的高洁品质。昭君在告别君王时,仅是空自回首,面对着北风呼啸、黄沙漫天的长路,她的一次偶遇仍能触动人心,但最终还是无奈地离开了。诗人通过“可怜怏怏使之去”一句,表达了对昭君被迫离开的深深同情。

后半部分,诗人以“早知倾国难再得,不信傍人端自误”表达了对昭君命运的惋惜与反思,暗示了她的离去是无法挽回的悲剧。最后,“黄河入海难却来,昭君一去不复回”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昭君离开后的不可逆转,如同黄河入海,难以回头。青冢的消逝与人迹的绝迹,象征着昭君故事的终结,而“惟有琵琶声正哀”则以琵琶的哀音,寄托了对昭君命运的无限哀思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昭君形象的刻画,以及对其命运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子直携杂文见过

王孙少年敏于笔,壮如骅骝勇鹯鹘。

摇毫裂简殊多端,因事陈词不专一。

春风吹空花满眼,秋霜缩物寒吹骨。

元气回复无常形,四时变化岂定律。

斯文法天亦自然,古来达者犹识偏。

今君始冠便如此,后日更老当谁先。

忆昔孟轲有遗语,取之左右逢其源。

乃知述作繫根本,根本苟盛枝条繁。

君能致身取不朽,得世知吾得贤友。

形式: 古风

戏题欧阳公厅前白鹤

明公双鹤未易知,志在赤霄万里外。

低头啄泥不自聊,拊翼向人几可爱。

北风崩云三尺雪,侧睨天池颇愁绝。

不忍凫雁争稻梁,误讥燕雀附炎热。

答公厚意终一飞,万人仰首公看之。

形式: 古风

大风

嘈嘈大风起朔方,白日不没天苍苍。

洞庭彭蠡半飞洒,厚地圆天俱抑扬。

鹍鹏变化不可测,风云感会生羽翼。

方春杀气何时极,生物悲愁少颜色。

形式: 古风

同永叔哭圣俞

子真之后千馀年,人物寥落无几传。

圣俞晚出江海壖,眉目自觉真神仙。

气如阳秋和以妍,文若河汉清且渊。

大钧匠物岂强镌,飞黄绝尘宁俟鞭。

名为实宾道所捐,才与时逆行苦邅。

起草建礼衰可怜,掌教国子寒无毡。

谁不富贵君重迁,谁不耄期君疾蹎。

长松摧壑芝焚烟,谁其尸之当问天。

遗草大小三千篇,白玉落落珠联联。

此自可敌当世权,物莫两大犹信然。

我家江南再世前,与君通家情有连。

见君总角今华颠,于我莫逆好已偏。

今也已矣嗟绝弦,泪如翻波正沦涟。

翰林文章日月悬,凿石铭德埋九泉。

上书立后禄绍先,分宅恤穷祭有田。

呜呼岂非天下贤。

义不背死而苟焉,念子可以无悁悁。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