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渊的作品《寄曹载德谏议二首(其一)》。诗中以“鸾凤”与“鸴鸠”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和对理想追求的坚持。
首句“不将尘土叹徒劳”,诗人开篇即表明自己不会因外界的污浊而徒然叹息,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态度。接着“白首驱驰任所遭”,描述了诗人一生奔波劳碌,无论遭遇何种境遇都无怨无悔,体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鸾凤尚能安枳棘,鸴鸠何敢厌蓬蒿”两句,通过“鸾凤”与“鸴鸠”的形象对比,象征着高尚人格与低俗品性的区别。“鸾凤”虽困于“枳棘”(荆棘),仍能保持高洁;而“鸴鸠”即使身处“蓬蒿”(杂草丛生之地),也不敢轻易满足,暗喻诗人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也坚守自我,不为环境所动摇。
“论材竞欲推囊颖,备物何由数涧毛”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才能与物质的见解。他认为评价人才不应仅看其表面的才华,而应深入挖掘其内在品质;同时,对于物质的追求也应有节制,不应过度。
最后,“末路固穷真自许,未应延颈试鸣号”表达了诗人即便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也愿意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向命运低头,更不会为了求取名利而改变自己。这种坚定的自我认同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正是这首诗的核心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