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寄张明成阁老

当年心共系安危,一别沧桑未可知。

龙剑夜占南斗近,鸿书寒下朔风迟。

黄茅应变还丹日,黑发仍留去国时。

底事先忧消不得,并垂清泪湿江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答寄张明成阁老》是明代诗人沈思孝所作,通过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历史沧桑感。

首联“当年心共系安危,一别沧桑未可知”,开篇即以“心共系安危”描绘出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共同关切。然而,“一别沧桑未可知”则暗示了两人分别后,世事变迁,难以预料,表达了对友人命运的深深忧虑。

颔联“龙剑夜占南斗近,鸿书寒下朔风迟”,运用了“龙剑”、“南斗”、“鸿书”、“朔风”等意象,既描绘了夜晚星辰下的壮丽景象,又暗喻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如同鸿雁传书,虽艰难却始终不渝。同时,“龙剑”象征着力量与勇气,“南斗”则寓意着方向与希望,而“朔风”则暗示了环境的严酷与挑战,整体营造了一种既有壮志豪情,又有深沉忧思的氛围。

颈联“黄茅应变还丹日,黑发仍留去国时”,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其中,“黄茅”可能象征着变化与新生,“还丹日”则暗示了重新获得力量或希望的时刻;“黑发”代表青春与活力,“去国时”则指向离别或远行。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无论经历多少变化,都能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以及对友人过去离别时刻的怀念。

尾联“底事先忧消不得,并垂清泪湿江蓠”,收束全诗,以“底事先忧”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与不安,“并垂清泪湿江蓠”则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因担忧而落泪的情景,进一步强化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国家、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历史变迁中坚守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32)

沈思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立秋

刀尺新裁白苧轻,寂寥山馆早凉生。

云窥林外双鸿影,虫识阶前落叶声。

九塞羽书初告急,六宫纨扇几含情。

总知秋色江湖好,为买鲈鱼压酒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六十初度

烟云满眼足凭阑,殊胜风波行路难。

名士已裁生志就,野人犹索谏书看。

饭炊香稻分云白,盘出青菘带雨寒。

神武近应无客到,相逢多咏鹖为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寄怀史奉常

松云秪隔五湖流,湖畔年年忆旧游。

病懒我曾无雁字,时清君亦爱羊裘。

纵怜玉女潭边月,应念金人掌上秋。

见说追锋方四出,林中猿鹤漫相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座上初见周文因怀辛谦之

乾雀双双绕树喧,七香车忽到閒园。

调歌自薄鸳文锦,得意谁誇犊鼻裈。

篱外花开酣白堕,天涯叶落怨黄昏。

怜新怪底偏怀旧,银烛烧来见泪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