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秋日景象,诗人在建隆寺北池亭所见所感。"宝刹开初地"中的“宝刹”通常指的是佛教中的宝顶或宝幢,这里可能是对寺庙中某种建筑物的美称,“开初地”则表明这是一个新的开始,环境宁静。
"沧浪绕故城"中,“沧浪”形容水流的声音,给人以连绵不绝之感;“绕故城”则描绘出一幅古老城池被水环绕的景象,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变迁。
"芰莲俱野色"指的是池塘中的芰(一种水生植物)与莲花都呈现出自然的野趣色彩,没有人为的修饰,显得格外素雅。"凫鸨各秋声"则是说各种水鸟在秋天发出了不同的叫声,为诗中描绘的环境增添了生动的声音效果。
"岸阔烟无著"中的“岸阔”形容岸边宽广开阔,"烟无著"则是烟雾没有着落之处,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窗虚日易明"中,“窗虚”指的是窗户透空,让阳光更容易照射进来,"日易明"则是说日光透过窗户后,更显得明媚。
最后两句"归骖谁讶久,正为濯尘缨",诗人借“归骖”(归鞍)比喻自己归去之时,并不是因为停留时间太久,而是因为想要洗净心灵上的尘埃,追求精神的洁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时间和空间感受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清净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