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安氏西林别业

流光迅风轮,奇标密玄赏。

缅彼西林幽,伊人遂孤往。

川阜翕而回,云霞互相荡。

背谷面嵚崟,临流眺深广。

危磴非一盘,崇台得平壤。

拾翠戾中州,采芳搴宿莽。?渚半芙蕖,花源杂菰蒋。

野鹤卓不群,水凫宛其项。

披翳竟如无,穿薄亭忽敞。

林端景易昏,竹杪烟初上。

信匪混喧嚣,差足供偃仰。

散体随飘飖,游神极虚扩。

有方情自适,无营念不爽。

迨我暇日多,丘园叶嘉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安氏西林别业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自然美景与内心宁静的和谐统一。

首先,“流光迅风轮,奇标密玄赏。”以“流光迅”形容时间的快速流逝,如同转动的车轮,而“奇标密玄赏”则表达了对自然奇观的深入欣赏和探索。接着,“缅彼西林幽,伊人遂孤往。”描绘了西林的幽静与作者独自前往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

“川阜翕而回,云霞互相荡。”描述了山川起伏,云雾翻滚的壮丽景象。“背谷面嵚崟,临流眺深广。”则通过背靠山谷,面向峻岭,临水远眺的视角,展现了广阔的空间感。

“危磴非一盘,崇台得平壤。”描绘了崎岖的山路和高大的平台,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挑战性。“拾翠戾中州,采芳搴宿莽。”则通过采集翠绿之物和芳香植物的活动,展现了对自然美的追求和亲近。

“?渚半芙蕖,花源杂菰蒋。”描绘了水中荷花与芦苇交织的美丽画面。“野鹤卓不群,水凫宛其项。”通过描写鹤的独立与鸭的悠闲,展现了动物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披翳竟如无,穿薄亭忽敞。”描述了穿过密林后豁然开朗的景象。“林端景易昏,竹杪烟初上。”则通过林梢的黄昏和竹尖的烟雾,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

“信匪混喧嚣,差足供偃仰。”表达了作者在自然中的宁静与放松。“散体随飘飖,游神极虚扩。”则通过身体的自由流动和心灵的广阔,展现了与自然的融合与超越。

最后,“有方情自适,无营念不爽。”表达了作者在特定情境下的自我满足和无欲无求的心态。“迨我暇日多,丘园叶嘉奖。”则通过期待更多闲暇时光的到来,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赞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同时也传达了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收录诗词(6)

崔光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碧玉洞贻主人

游人不到处,胜地出如今。

岩与寒冬燠,泉教白日阴。

尘踪惭石壁,清坐见吾心。

寄语云中客,流霞合此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于少保坟

茂陵哀诏宠光并,少保祠宫仰盛明。

折简尚闻胡骑窜,断垣俄见野蒿盈。

中兴筹策悬霄汉,宗社匡扶仗老成。

最是岳坟遥在望,东来涕泪不胜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曹大家铜镫

铜镫沦落碧文滋,占隶分明汉女师。

旧向彩帷供纂述,今来山馆侍光仪。

辉盘映斝娱终宴,芳苡膏兰自一时。

最是无情千岁阅,摩挲题识使人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无相寺方丈寺

双溪流水玉磋磋,溪上丛林仄径过。

霰雪眇冥当昼合,芙蓉蹙沓倚檐多。

朅来席影连芳沼,欲去钟声出暝萝。

向日书堂今寂寞,碧峰回首一高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