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寄怀》由金代诗人赵秉文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和生动的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岁月与功名的深刻感悟。
首联“不问山林与市朝,大都鹏鴳各逍遥”以“鹏”与“鴳”为喻,鹏鸟翱翔于广阔的天空,鴳则栖息于低矮的树枝,各自在自己的世界中自由自在,表达了诗人对不同生活方式的理解与接纳。这里“不问”二字,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态度,既不追求高远的山林之乐,也不沉溺于喧嚣的市朝之繁,而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逍遥天地。
颔联“归心老去投林鸟,壮志春来挂壁弨”运用了“投林鸟”和“挂壁弨”的形象,前者象征着年老后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生活状态,后者则是比喻年轻时充满雄心壮志,如同弦弓待发,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这两句诗通过时间的流转,描绘了从青葱岁月到老年时光的不同心境与生活状态,蕴含着对生命历程的感慨。
颈联“坐处工夫惟易可,闲中日月以琴消”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在日常的静坐中,他发现生活的智慧与乐趣在于简单与平和,通过弹奏古琴,消磨时光,享受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追求,也是对淡泊名利、享受当下生活的哲学思考。
尾联“十年镜里功名事,白发年来渐不饶”以十年为时间跨度,回顾过去,反思功名利禄的得失。镜中的白发不仅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也暗示着对过往追求的反思。诗人意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功名逐渐失去了意义,留下的只是岁月无情的痕迹。这一联表达了对人生终极价值的追问,以及对晚年平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赵秉文对生命、时间、自我与外界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在复杂世事中寻求内心平静与和谐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