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过江州伪汉故都

此地当年建翠华,歌钟云沸五侯家。

眼前谁是池中物,身后徒为井底蛙。

午夜长风催桂楫,满江明月浸芦花。

琵琶哀怨今安在,惟有荒城寄宿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追忆。首句“此地当年建翠华”以“翠华”象征昔日的辉煌与尊贵,暗示此处曾是权贵云集之地。接着“歌钟云沸五侯家”,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当时歌舞升平、繁华热闹的景象,仿佛整个天空都被音乐的波浪所覆盖。

“眼前谁是池中物,身后徒为井底蛙”两句,运用比喻,将眼前的景物与历史人物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那些曾经显赫一时,如今却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个体命运的同情。这里的“池中物”和“井底蛙”分别象征着历史上的显赫人物和普通百姓,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世事的无常。

“午夜长风催桂楫,满江明月浸芦花”描绘了一幅夜晚江面的宁静画面,长风催动着小舟,明月倒映在江面上,芦花随风摇曳,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略带凄凉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沧桑感的表达。

最后,“琵琶哀怨今安在,惟有荒城寄宿鸦”以琵琶的哀怨之声作为结束,与开篇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繁华终将消逝的主题。琵琶声的消失,象征着往昔荣光的不再,而“惟有荒城寄宿鸦”则形象地描绘出今日的荒凉景象,强化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地反映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过去辉煌与现今荒凉之间巨大反差的感慨。

收录诗词(533)

汪广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

  • 字:朝宗
  • 籍贯:江苏高邮
  • 生卒年:? ~1379

相关古诗词

泊舟左蠡寺

鸣雁嗈嗈集野田,白沙如雪照行船。

秋风一阻经三日,客子重游已二年。

左蠡碧流烟雨外,匡山青落酒杯前。

空林老衲犹思治,解说王师奏凯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鲁志敏往番阳兼讽谕吴德广

江左谁为保障臣,感时临别重敷陈。

兰陵大飨千秋祀,越国终全六郡民。

莫倚峻关严虎豹,好图高阁画麒麟。

灯前预拟旋归日,联辔莺花二月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豫章中秋

丹桂吹香玉宇寒,绪风如水月如盘。

空传许逊骖黄鹄,不见文箫逐綵鸾。

乐奏广庭云外落,山连章渚镜中看。

宾筵有酒君当酌,莫待秋霜满鬓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初夏

纨扇盈盈剪越罗,麦秋时候转清和。

云飞城郭烟中远,星散渔家水际多。

小树暮天收白蜡,平芜晴日放新鹅。

南州高士亭前客,尤爱沧浪第一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