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为申文定公的手札所作的题跋,通过描绘忧患与挑战,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
首联“忧危鍊心骨,浊世立朝难。”开篇即点明主题,忧患与艰难铸就了人的意志与品格,在浑浊的时代中立足朝政并非易事。这里运用了“鍊”字,形象地表达了在困境中磨砺心志的过程。
颔联“积石系天柱,瞿唐下水滩。”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困境的象征意义。积石象征着重重困难,天柱则代表稳固的力量,但即使如此,瞿唐峡的下水滩依然险峻,暗示即便有稳固的基础,也难以避免遭遇艰难险阻。
颈联“文存神不死,险尽梦犹殚。”转而探讨精神层面的坚持与不屈。即使面临再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精神不死,梦想就不会消逝。这里的“险尽梦犹殚”强调了即使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心中的梦想与追求也不会轻易放弃。
尾联“想见抽毫坐,峨峨侧大冠。”以想象中的场景结束,似乎诗人正在为申文定公撰写书信,坐在高大的书桌前,笔直的大冠象征着文人的风骨与尊严。这一场景既是对申文定公的尊敬,也是对其精神品质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的描绘,展现了在逆境中坚守信念、追求理想的坚韧精神,同时也蕴含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