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静脩诗

百年四海一容城,是处云山着脚行。

观物每从真意得,感时翻觉壮心惊。

高松绝岛凌秋势,独鹤空江警夜声。

多少中原词赋手,尽将丝竹奏升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名为《读刘静脩诗》。诗中描绘了对刘静脩作品的深刻感悟与思考。

首联“百年四海一容城,是处云山着脚行”开篇即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时间与空间的广阔,百年历史如同容纳一座城市的浩瀚,而云山则无处不在,任人行走。这里不仅体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暗含了人生的短暂与宇宙的永恒。

颔联“观物每从真意得,感时翻觉壮心惊”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与人生的理解。诗人认为,观察万物,往往能从中领悟到真实的意蕴;而面对时事变迁,内心却常常感到激荡与震撼。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敏感感知。

颈联“高松绝岛凌秋势,独鹤空江警夜声”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动态的画面。高耸的松树在秋风中挺立,绝岛之上仿佛与世隔绝,而一只孤独的鹤在空旷的江面上鸣叫,夜晚的声音格外清晰。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自由的向往。

尾联“多少中原词赋手,尽将丝竹奏升平”则转向对文人的赞美与反思。诗人感慨于众多中原文人以词赋为媒介,将美好的情感与理想寄托于音乐之中,以求达到社会的和谐与太平。这一联既是对文人创作的肯定,也蕴含了对社会现状的隐忧,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郊坛分献得星辰一

星坛东望隔重城,复道西来步月行。

万里烟云春散敛,一天经纬夜分明。

山河地迥非尘界,金石声高彻太清。

分献礼成频拭目,盛时方仰泰阶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中秋独坐

一年风物爱秋晴,独向空庭坐月明。

万里山河皆在眼,异乡儿女正关情。

灯前有梦难欹枕,客去无心自举觥。

高阁捲帘过夜半,不知凉露湿冠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与表兄殷通府话别

十载重逢鬓欲皤,问君官况定如何。

山厨夜煮吴粳饭,水驿时闻越棹歌。

列县民贫劳抚字,故园家近喜经过。

休言不是西堂客,若比西堂梦更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萧海钓寄蛎黄上元日出以飨客因赋一首

薄筵无物荐清宵,黄蛎分香味颇饶。

腥带海风崖际出,冻随春雪酒边消。

东关地僻劳相寄,南客方传始解调。

不有可人佳赏在,一春诗兴又萧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