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白马篇》由明代诗人徐庸所作,描绘了一位豪侠之士骑着白马,游历长安,展现了其英勇与豪情。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节,刻画了这位英雄人物的形象,既有对他的赞美,也透露出一丝无奈与感慨。
首句“白马真龙媒惯乘”,以“白马”象征英雄的非凡气质,如同龙的坐骑,暗示其不凡的身份和能力。接着“豪侠子朝游长安”,点明了人物的身份——一位在长安城中游历的豪侠,展现了其活跃于繁华都市的生活状态。
“道暮入新礼巾腰,佩吕虔刀手把韩”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这位豪侠的装扮与装备,头戴新式的礼帽,腰间佩戴着吕虔刀,手持韩信的兵符,显示出其不仅武艺高强,还深谙军事策略,是一位文武双全的英雄。
“嫣弹闻鸡随处乐,搏虎何曾惮酒酣”则通过“闻鸡起舞”和“酒酣搏虎”的典故,表现了豪侠的勇猛与乐观,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找到乐趣,面对困难和危险,毫不畏惧。
“两耳热万里临边,陲功勋未能就归”两句,表达了豪侠虽有远大的抱负和英勇的行动,但似乎并未能实现其宏图大志,可能是因为某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偿,留下了一丝遗憾。
最后,“来双鬓丝从兹老,丘壑末路空嗟■”则揭示了豪侠最终的命运,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两鬓斑白,只能在山林之间寻求心灵的慰藉,感叹人生无常,功名未遂。
整首诗通过对豪侠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其英勇、豪迈、无奈与感慨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英雄命运的思考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