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二)

日暮倚修竹,散步咏凉天。

素娥应是无恨,玉貌似当年。

月照阑干花影,花底玉笙双髻,清福几人全。

云捧夜珠出,置我掌中间。绛河转,银烛灺,未成眠。

人生离别何恨,菱镜有时圆。

昨夜双桐吟雨,今夜两星添柳,人意判温寒。

千里共明月,持此慰婵娟。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诗人樊增祥的《水调歌头·其二》,以月夜散步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月色、离别和人生的感慨。首句“日暮倚修竹”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倚靠在修长的竹子旁,暗示了他内心的宁静与闲适。接着,“散步咏凉天”写他在凉爽的天气中漫步,边走边吟诵,流露出对自然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素娥应是无恨,玉貌似当年”借月宫仙女嫦娥的形象,表达对美好事物如昔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月照阑干花影,花底玉笙双髻,清福几人全”通过月光洒落、花影摇曳和笙乐声中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间幸福的追求。

下片转入更深的内心世界,“云捧夜珠出,置我掌中间”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夜明珠,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亲近和珍视。“绛河转,银烛灺,未成眠”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暗示诗人因思绪万千而难以入眠。“人生离别何恨,菱镜有时圆”表达了对离别的淡然态度,认为人生离合本是常态,如同菱镜有时会映照出圆满的景象。

最后两句“昨夜双桐吟雨,今夜两星添柳,人意判温寒”借景抒情,通过雨打双桐和星辰增添柳树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季节更迭和人事变迁的敏感。“千里共明月,持此慰婵娟”则寄寓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希望借明月传递情感,给予安慰。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722)

樊增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三)

酹汝一杯酒,还我有情天。

大江东去谁唱,莫忆赤乌年。

终古明珠一颗,一任东西南北,侧面看成全。

谁写广寒照,人在桂丛间。月中坐,宁不胜,雨中眠。

百年通算,何止千二百回圆。

满地疏疏花影,不似小楼昨夜,吹彻玉笙寒。

花与月双美,掩映竹便娟。

形式:

水调歌头(其四)

碧海水皆立,月姊自青天。

人间今是何世,不似汉唐年。

唤醒蟾宫一梦,从此青青桂树,转共栎材全。

玉斧尔何物,久置广寒间。且容我,闲处坐,醉时眠。

药娥居处宫殿,的的蕊珠圆。

世界光明如许,试唤鱼龙起舞,清极不知寒。

更与乘鸾子,霜里斗婵娟。

形式:

买陂塘.赋得白荷花瓣四首(其一)

是谁裁、轻冰一片,采莲莫便忘藕。

湘波一勺刚盛住,又学翠盘珠走。才入手。

恰便似、纤纤玉屧生来瘦。素丝万缕。

好织就相思,随他红叶,流出御街口。

琼瑶赠,曾出云罗小袖。幽香著袂如酒。

书中褪粉乾蝴蝶,和汝百年长寿。君信否。

君试问、梨霜梅雪谁长久。莲台稽首。

愿瓣瓣成花,花花结子,结子赛红豆。

形式:

买陂塘(其二)

恁纤纤、两头兜起,芳心收束无限。

吴侬错认瓢儿菜,怎把冰绡轻换。君试看。

看洛浦、瑶姬罗袜凌波飐。莲娃手软。

是底处携来,并刀似雪,劈破八蚕茧。

堪怜处,一约冰丝宛转。鸳鸯湖上常见。

莲房露冷从伊坠,祇觉粉深红浅。分两瓣。

算一瓣侬心,一瓣如卿面。香薰不断。

似双合柔荑,佛前祷告,莫逐绮霞散。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