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次女泸川信却寄三首(其二)

杜母讴歌处,儿今复滞留。

云深诸葛庙,花亚锦官楼。

文物移新俗,江山似昔游。

存亡两不见,悽恻泪长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锴所作的《得次女泸川信却寄三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女儿的深切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杜母讴歌处,儿今复滞留”,诗人以杜甫的母亲为典故,感叹自己如同杜甫一样,如今却不能陪伴在女儿身边,表达了深深的遗憾与思念。

接着,“云深诸葛庙,花亚锦官楼”两句,通过描绘诸葛亮庙宇的云雾缭绕和成都(锦官城)的繁花似锦,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繁华的氛围,同时也暗含了对女儿所在之地泸川的思念与向往。

“文物移新俗,江山似昔游”则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变迁的感慨。随着时代的更迭,风俗习惯发生了变化,但眼前的江山依旧,仿佛回到了往日的游览之中,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隐含着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

最后,“存亡两不见,悽恻泪长流”表达了诗人对女儿生死未知的忧虑与思念,以及面对这种不确定性时内心的痛苦与悲伤。这两句直抒胸臆,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动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女儿的深情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481)

李锴(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得次女泸川信却寄三首(其三)

敢望生豚子,犹能隐鹿门。

轩墀邻虎豹,衣食仰乾坤。

白发穷愁豁,青山病骨存。

归帆如果发,先到薜萝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夏日山居即事书怀三首(其一)

村径通荒寂,悠哉此一隅。

晚凉移暑湿,空翠落虚无。

山意完深境,天然畀老夫。

君看黄雀思,自与白鸥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夏日山居即事书怀三首(其二)

沙平时薙草,石冷重移苔。

野蝶忘人面,山禽覆茗杯。

地偏群动寂,偶丧百愁开。

云露高寒表,樗榆育不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夏日山居即事书怀三首(其三)

草木区萌遂,禽虫乳孳多。

独吟还自放,晚起且谁何。

邻里稀相接,樵苏也不过。

赘疣容圣世,敢复恨蹉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