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连环.送别

销魂时候。正落花成阵,可人分手。纵临别、重订佳期,恐软语无凭,盛欢难又。雨外春山,会人意、与眉交皱。望行舟渐隐,恨杀当年,手栽杨柳。

别离事,人生常有。底何须为著,成个消瘦?但若是两情长,便海角天涯,等是相守。潮水西流,肯寄我,鲤鱼双否?倘明岁、来游灯市,为侬沽酒。

形式: 词牌: 解连环

翻译

失魂落魄的时候,正值花朵如雨般地纷纷飘落,与可爱的心上人告别分手。即使临别再拟订相见的日期,只恐温柔的言语没有凭据,巨大的欢乐再难寻求。那雨帘外的青山,似乎了解人的心意,也与眉头一起相互微皱。眼望着远行的船渐渐隐去,真的好悔恨当年亲手栽种下这些缠绵的杨柳。
离别的事情,人的一生本来就是会经常有的。何必要为了它变成这样消瘦?只要两人情深意长,即使相隔天涯海角,也等于相伴相守。潮水默默向西涌流,可肯寄给我那藏着信轴的双鲤鱼?倘若到了明年你能前来灯市游玩,我将为你买来醉人的美酒。

注释

解连环:词牌名,正体为双调,一百零六字,前段十一句五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销魂时候:指别离之际。
销,与“消”通。
可人:本指有长处的人,这里指心中可爱的人。
软语:柔婉的话语。
盛欢:达到极点的欢快情绪。
又:再。
杀:程度深。
底:底事,什么事。
何须:何用,不用。
但若是两情长,便海角天涯,等是相守:化用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句意。
等是,同样是。
鲤鱼双:即“双鲤鱼”,代指书信。
灯市:指元宵节前后放灯的地方,古时男女可以于此自由相会。

鉴赏

这首明代史鉴的《解连环·送别》描绘了一幅深情的离别场景。"销魂时候"四字点出离别之际情感的深切,"落花成阵"则以自然景象烘托出伤感氛围。词人担忧即使重订佳期,也无法弥补此刻的离愁,春雨中的远山似乎也与人的眉头皱在一起,增添了离别的凄凉。行舟渐行渐远,词人遗憾地回忆起亲手栽种的杨柳,寓意着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接下来,词人表达出对别离常态的理解,认为无需过于消瘦,只要两情长久,即使远隔天涯也能如同近在咫尺。他期盼潮水能将心意带到远方,期待对方能寄来鲤鱼,象征着深情的问候。最后,词人对未来相聚的设想——明年来灯市共饮,流露出对重逢的期待和对爱情的坚定。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离别之痛和对爱情的执着,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点绛唇

卜尽金钱,闲愁暗逐游思起。

云松螺髻,眉剪春山翠。试卷珠帘,风拂香生袂。

凉如水,惜花心碎,忍把阑干倚。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蝶恋花.赠妓

闹蝶窥春花性浅。未了妆梳,小颗唇朱点。

玉絮吹寒飞力软。深深绣户珠帘掩。

厮放临时仍泥恋。一把风情,错认徐娘减。

略绰晕香红半片。阑干回首东风远。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如梦令

昨夜洞房春暖。烛尽琵琶声缓。

闲步倚阑干,人在天涯近远。影转。影转。

月压海棠枝软。

形式: 词牌: 如梦令

醉春风

紫燕归来两,云踪无处访。

桃花开后海棠开,想、想、想。

落日城边,断霞楼角,绿波兰桨。

锦瑟萦尘网,香篆消罗幌。

更阑酒醒梦难成,响、响、响。

芳树敲风,空阶滴雨,倍添愁怅。

形式: 词牌: 醉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