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见已如摩勒果,佛求休待钵昙花。
万缘毕竟归空劫,举世徒劳算海沙。
除幻已超白骨观,修真閒运紫河车。
时人欲识归投处,无尽光中是我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禅理的深刻理解和个人修行的体验。开头两句“天见已如摩勒果,佛求休待钵昙花”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暗示了时间的宝贵与世间万物的无常。"摩勒果"通常用来比喻事情迅速成熟或时光易逝,而"钵昙花"则是佛教中指夜晚开放晨间闭合的花朵,象征着短暂。
接着,“万缘毕竟归空劫,举世徒劳算海沙”表达了对世间一切纷争和追求终将归于虚无的感慨。"万缘"指的是人与世界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空劫"则是佛教术语,意指宇宙的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循环,强调了一切事物的无常和空幻性质。
中间两句“除幻已超白骨观,修真閒运紫河车”展示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真理的渴望。"除幻"意味着摆脱幻觉,即对待世界的错误认知,而"白骨观"则是佛教中的一种禅定法,通过观察尸骸来体会生死无常,以此达到心灵的解脱。"修真閒运紫河车"则描绘了诗人修炼身心、追求真我的过程,"紫河车"可能象征着星辰或宇宙中的神秘之物。
最后两句“时人欲识归投处,无尽光中是我家”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家园的向往。这里的"时人"指的是当代的人们,而"归投处"则是他们寻求心灵寄托的地方。"无尽光"象征着佛教中的智慧之光或涅槃之光,"是我家"则表明诗人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精神依归。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对世间真理的理解和个人修行的体验,展现了诗人深邃的佛学造诣与内心世界的宁静。
不详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灵洞何年水乱流,试寻危栈访丹丘。
此时景物迷三岛,当日神龙跨九州。
白昼瀑流方讶雨,炎天岚气忽惊秋。
憧憧门外红尘路,过客何人肯暂留。
角声呜咽下城头,水国风烟欲暮愁。
远日苦遭层嶂隔,归心欲逐大江流。
渔村积火临沙岸,贾客连樯集市楼。
千里家山一回首,林梢新月又如钩。
野岸平林对郡城,登临领要在斯亭。
江吞荆楚流空阔,山入兴洋翠杳冥。
岁晚云烟昏近甸,沙晴鸥鹭满前汀。
杖藜竟日穷心赏,犹自羁愁未肯醒。
缥缈飞亭接郡楼,平岗绝岸对沧洲。
天边远岫寒无色,城下澄江湛不流。
林影终朝垂澹瀩,水禽随暖弄轻浮。
何时放发从渔父,会傍苍烟卧钓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