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中丞舌》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吴炎所作,通过描述对忠诚与牺牲的赞美,以及对权力与正义冲突的深刻反思。
诗中首先描绘了历史上的场景,成王逃亡,周公成为帝王,而众多孤臣为了道义不惜一死。诗人表达了对忠诚臣子的敬仰,指出忠诚难以实现,即使身死,家族遭受灭顶之灾,也难以改变其内心的坚定。诗人强调忠诚之心难以被外力所动摇,即使舌头被割,内心对正义的坚持也不会改变。
接着,诗人描述了宫廷中的尸体难以辨认,地面上的血迹无法抹去,象征着权力斗争的残酷和牺牲的沉重。最后,诗人提到金川玉屑(象征珍贵之物)留存人间,却无法单独割取中丞(忠诚大臣)的舌头,暗喻忠诚与正义的坚守,即使面对强大的压迫,也无法轻易被剥夺。
整首诗通过对忠诚与牺牲的颂扬,以及对权力斗争残酷性的揭示,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忠诚与正义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