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孝祥所作,名为《某顷蒙信阳使君教以边字韵佳句伏读降叹病倦答谢甚缓复不能奇仰俟斲削(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边防事务的关注与忧虑,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贤才的期待和对中原文化的自豪感。
首联“百适归来又一年,投身烽火戍楼边”描绘了诗人历经多次出征后,再次回到战场,投身于烽火连天的边防岗位上。这里既有对战争的无奈,也有对保家卫国责任的担当。
颔联“私忧自笑愚无策,制胜悬知国有贤”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自我反思。面对战事,他感到自己虽有忧虑却无良策,但坚信国家有贤才能够制胜,体现了对国家的信任与对人才的期待。
颈联“北去燕然堪勒石,西来樊口看烧船”运用典故,北去燕然山可刻石记功,西来樊口则有船只焚烧的场景,形象地描绘了边防战斗的激烈与艰苦,同时也暗含了对胜利的渴望。
尾联“中州更有王夫子,笔阵犹能独扫千”转而表达对中原文化的自豪,认为即使在边疆的战场上,中原文化的力量依然强大,能够独步天下,扫除一切障碍。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边防事业的深情投入,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人才与文化的高度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