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篷底凄风过似箭,枕边急浪响于雷。
梦魂曾到桐阴下,夜未三更又却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洗溪驿泊船时的情景。首句“篷底凄风过似箭”,形象地写出风力之大,仿佛疾箭穿透篷布,给人以强烈的冷峻感受。次句“枕边急浪响于雷”,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动荡不安,浪声如雷,使人难以入眠。第三句“梦魂曾到桐阴下”,诗人借梦境表达了对安宁的向往,希望能在梦中暂时避开现实的困扰,来到桐树下的清凉之地。然而,最后一句“夜未三更又却回”,揭示出诗人即使在梦中也无法完全逃离现实,暗示了内心的无奈和忧虑。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心境的起伏。
不详
顺帝至正二年进士,授州录事,迁永春县尹,赈饥馑,止横敛,均赋役,讼息民安。十四年,农民军数万人来攻,被击退。改宁德县尹。历官漕司提举,以近臣荐,除知平阳州,未上卒。有《圭峰集》
木落山空劲节存,独留清影向黄昏。
满床风雪无人到,知是江南何处村。
玉堂老鹤仙骑去,白雪满空何处寻。
昨夜飞来峰顶月,分明照见古人心。
千里青山绿树深,雨中骑马惬幽寻。
故园松柏秋风早,无限新愁上客心。
蓬莱弱水渺难量,何自堪求却老方。
佳客不来成独立,一庭松影暮天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