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物

已能外物知朝彻,未至非人尚夕饥。

惊说凡亡犹噩噩,惯看星陨入非非。

面依墙壁山岩坐,手掷髑髅雷雨飞。

世界八千频往返,可怜万物入于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代初期的思想家康有为所作的《外物》。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象的深刻洞察和超脱态度。首句“已能外物知朝彻”表明诗人已经能够看透世俗事物的本质,清晨时分便能洞悉一切。然而,“未至非人尚夕饥”则揭示了尽管他看破红尘,但仍有人在物质上困顿,生活艰难。

接下来的诗句“惊说凡亡犹噩噩,惯看星陨入非非”描绘了诗人对于世间生离死别的淡然态度,即使是惊人的死亡,在他看来也如同寻常事,而星辰的陨落在他眼中更是司空见惯。诗人身处困境,却选择倚靠墙壁,静坐山岩,甚至将骷髅抛掷如雷雨般自由,显示出一种超脱的洒脱。

最后两句“世界八千频往返,可怜万物入于机”表达了诗人对世界的宏观观察,他穿梭于世间的八千里路程,感叹万物都在生死轮回的机制中流转。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康有为深沉的人生哲理和对世间苦难的悲悯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78)

康有为(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度泗水望曲阜

汶上昨日见,泗水今午涉。

其广数十丈,深尺度车辙。

岸沙广浩浩,当上泗涨汐。

人可负戴度,小水何足说。

所贵近圣居,喜容动眉睫。

翘首见峄山,峰势犹巀孽。

岂必山水佳,童时耳闻热。

爱屋及其鸟,况先圣过迹。

昔将到鸡足,想瞿昙行乞。

后望伯利恒,想基督游历。

况在洙泗间,夫子日行役。

车马前扬尘,尚想周流迹。

渐瞻曲阜城,日射黄瓦眷。

子怀三十年,今始慰望极。

形式: 古风

丁巳元日赋长篇后意未尽而韵已将尽乃再赋此二章吾平生所得在此也(其一)

行年得六十,寿逾天地老。

君试观蟪蛄,莫度春秋考。

相彼蟭螟巢,微生物无数。

吾窥显微镜,蠕动纷生聚。

视虱如车轮,其体骨已巨。

虱体之血轮,有地球国土。

析之万亿千,辗转孽生谱。

累析及至微,须费几时序。

吾人之一瞬,彼已寿千古。

精心冥推想,比例难疏举。

然则六十年,岂止亿岁许。

以观我众生,宇宙乐仰俛。

形式: 古风

丁巳元日赋长篇后意未尽而韵已将尽乃再赋此二章吾平生所得在此也(其二)

行年已六十,生性不知老。

或寿亿万岁,恒沙无量数。

坐视天人变,生死轮回苦。

国土几沈变,星日多陨去。

天行运不停,日月舞大宇。

时放四光明,化生兹后土。

慧星触之沉,黑暗遂万古。

开阖在所觉,视犹顷刻许。

山中千岁者,缩短七日处。

视此六十年,岂真比旦莫。

而何称祝为,谬尔称耆父。

形式: 古风

龙洞

乱山走回合,群峭重杳复。

丹崖与翠嶂,壁立削碧玉。

溪枫欲染崖,岩柏倒挂绿。

涧流夹松风,谡谡似和筑。

峨峨禹登山,窈窈藏龙谷。

锦屏芙蓉开,列岫三秀郁。

如环玦口擘,如城墙堞矗。

圆峰卓笔立,绝顶抗塔独。

二瓮不可见,嵚嵜登层麓。

及腰洞露穴,入门僧秉烛。

三佛俨像设,迎立妙严肃。

侍者凡六人,写生肖瞻瞩。

不知何代刻,疑化工所斸。

自此蜿蜒行,低头恐石触。

高穹忽峻拔,邃径且葡匐。

行行皆圈豚,步步虑倾覆。

上惧折元首,下忧濡溺足。

百步露线光,狂喜庆出谷。

翻嫌游兴浅,更欲重踯躅。

洞口过悬崖,半广可坐读。

入定游诸天,三界忘色欲。

后登泽盈丈,少憩树簌簌。

元丰有刻文,记为求雨祝。

俛视环立壁,天洞地亦福。

侧径下荦确,庆涧越纡曲。

下有圣寿寺,唐柏荫茅屋。

把酒仰青天,骑龙驯白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