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上人久弃世,中道自忘筌。
寂照出群有,了心清众缘。
所以于此地,筑馆开青莲。
果药罗砌下,烟虹垂户前。
咒中洒甘露,指处流香泉。
禅远目无事,体清宵不眠。
枳闻庐山法,松入汉阳禅。
一枕西山外,虚舟常浩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丁仙芝的作品,名为《和荐福寺英公新搆禅堂》。诗中描绘了一位高僧修建禅堂的情景,并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表达了出世脱俗、心境澄明的宗教生活。
"上人久弃世,中道自忘筌" 表示这位高僧早已超越尘世纷扰,修行到了一定境界,对于世间的名缰利锁已经淡然处之。"寂照出群有,了心清众缘" 描写他在宁静中显现智慧,心如明镜,一切烦恼障碍皆已清除。
"所以于此地,筑馆开青莲" 指的是在这片净土上建立禅堂,象征着精神的觉醒和洁净。"果药罗砌下,烟虹垂户前" 描述了禅堂周围环境的美好,果树和草药环绕,轻烟缭绕如彩虹般美丽。
"咒中洒甘露,指处流香泉" 则是通过宗教仪式洒下甘露,象征着智慧和慈悲的传播,同时手指之处便有清甜的香水涌出。"禅远目无事,体清宵不眠" 表示在禅修中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即使夜深人静,也无需入睡,因为内心的清净和平安。
"枳闻庐山法,松入汉阳禅" 说的是这位高僧曾听从庐山学法,又在汉阳修炼禅定。"一枕西山外,虚舟常浩然" 描述他有时枕着西山之外的自然风光,心如虚空,无所挂碍。
整首诗通过对高僧修建禅堂及其超凡脱俗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佛教文化中追求精神解脱和内在平静的理念。
不详
唐开元十三年登进士第,仕途颇波折,至十八年仍未授官,后亦仕至主簿、余杭县尉等职,好交游,其诗仅存十四首
圣哲承休运,伊夔列上台。
覃恩丹徼远,入贡素翚来。
北阙欣初见,南枝顾未回。
敛容残雪净,矫翼片云开。
驯扰将无惧,翻飞幸不猜。
甘从上林里,饮啄自徘徊。
繁霜晓幕鸣柏乌,待子兽炭然金炉。
重门启锁紫髯胡,新披骢马陇西驹。
头戴獬豸急晨趋,明光殿前见天子,今日应弹佞倖夫。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
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
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
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
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
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君回。
十年种田滨五湖,十年遭涝尽为芜。
频年井税常不足,今年缗钱谁为输。
东邻转谷五之利,西邻贩缯日已贵。
而我守道不迁业,谁能肯敢效此事。
紫微侍郎白虎殿,出入通籍回天眷。
晨趋綵笔柏梁篇,昼出雕盘大官膳。
会应怜尔居素约,可即长年守贫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