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高户部循卿招饮大通桥,同黄太常思立、张国博叔闇、项参知庭坚及舍弟中郎

一望皆林塘,孤亭临水际。

连辔四五人,一揖易巾屣。

主人陈尊罍,花下趋人吏。

两行檀压酒,百巡车行胾。

长艘潞河来,人衣沾草翠。

潭影见轩窗,游鱼呷亭宇。

散坐捐烦苛,纵谈忘忌避。

水风醒心脾,百罚不成醉。

舟行穷幽奥,目境转奇邃。

临涯逼悬流,万雷击山坠。

对面不闻语,但见口开闭。

冰柱万条直,雪岩千片碎。

侧身奔石间,趾酸心病悸。

归卧北窗下,枕边闻水气。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夏日里一次别致的聚会场景,地点在大通桥畔,由高户部循卿所邀,参与者包括黄太常思立、张国博叔闇、项参知庭坚以及诗人之弟中郎。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融。

首句“一望皆林塘,孤亭临水际”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新的画面,远处是郁郁葱葱的林木和碧波荡漾的池塘,一座孤亭静静地坐落在水边,预示着一场雅集即将展开。

接下来,“连辔四五人,一揖易巾屣”描述了参与者的到来,他们骑马而来,互相致意,轻松地卸下了日常的束缚,准备享受这次聚会带来的乐趣。

“主人陈尊罍,花下趋人吏”点出了主人的热情款待,他在花丛中设宴,迎接宾客,显示出对此次聚会的重视。

“两行檀压酒,百巡车行胾”描绘了宴席上的热闹景象,檀木制成的酒器盛满了美酒,众人举杯畅饮,享受美食,气氛热烈而欢快。

“长艘潞河来,人衣沾草翠”暗示了远方的船只带来了新鲜的食材,人们穿着沾满绿意的衣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潭影见轩窗,游鱼呷亭宇”通过潭水倒映出轩窗的景象,以及游鱼在亭宇旁嬉戏,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优美与和谐。

“散坐捐烦苛,纵谈忘忌避”表达了参与者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抛开世俗的烦恼,尽情交谈,无所顾忌。

“水风醒心脾,百罚不成醉”说明了水边的微风能让人精神焕发,即使饮酒再多也不至于沉醉。

“舟行穷幽奥,目境转奇邃”描绘了乘船探索未知的旅程,沿途景色奇异,令人目不暇接。

“临涯逼悬流,万雷击山坠”形容了接近悬崖时,瀑布如雷鸣般倾泻而下的壮观景象。

“对面不闻语,但见口开闭”描绘了面对如此震撼的自然景观时,人们虽未言语,但内心的感受却通过表情传达出来。

“冰柱万条直,雪岩千片碎”展示了冰柱和雪岩的美丽与脆弱,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景。

“侧身奔石间,趾酸心病悸”描述了在岩石间穿梭时的紧张与刺激,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最后,“归卧北窗下,枕边闻水气”表达了聚会结束后,人们回到家中,仍然能感受到水的气息,仿佛聚会的余韵仍在心中回荡。

整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夏日聚会的全过程,从邀请到宴饮,再到自然探索,最后回归宁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同时也反映了文人雅士追求闲适生活的态度。

收录诗词(251)

袁宗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 字:伯修
  • 籍贯:荆州府公安
  • 生卒年:1560—1600

相关古诗词

新正三日雪窗早起

雪窗耀眼明,披衣起梳栉。

镜光合雪光,光欲透肤革。

面纹千百条,旁行相虬结。

白髭藏须中,似欲逃剪镊。

近服首乌丸,我首何曾黑?

回念四旬间,悲欢几经历。

愁核埋胸腑,年深愁花发。

皱纹乃蓓蕾,霜毛为枝叶。

譬彼治田人,种麦而得麦。

仙药岂能变,况饵木与石。

白黑亦何殊,毋强生分别。

且觅般若汤,一浇磊块穴。

形式: 古风

独坐

天驱赤白丸,递我东西奔。

无履亦无足,来往何频烦。

坐令六合内,咄嗟换寒暄。

投身冰火聚,谁能自腾骞?

我生阅新春,已历四十番。

阑入朱紫丛,驽马随鹏鹍。

寒热穿骨髓,忧畏攻心魂。

有似鱼入网,又类雉居樊。

今晨雪云重,昏昏朝楗门。

结跏拥败衲,真称僵卧袁。

径滑呵道绝,密室谁晤言。

冻雀扑纸窗,饥鼠窥残樽。

呼酒聊取适,苦乐未须论。

形式: 古风

对酒

美酒入犀杯,微作松柏气。

佐之芹与蒿,颇有山林意。

不用烹猪羊,酒清忌肥腻。

颊有三日红,囊无百钱费。

不费复不饕,养财兼养胃。

都门仕宦者,独有二乐事。

第一多美酒,第二饶朋辈。

欲得不思归,呼朋时一醉。

形式: 古风

刘都谏左迁辽阳,别数月矣,远致酒一瓮,为之大醉数日

刘君别我久,远饷酒一瓮。

瓮大容五石,肩夫双臂痛。

清比惠井泉,白如雪山湩。

因忆去年事,朝议同聚讼。

都谏上封章,语意带讥讽。

逐向辽阳幕,官微名转重。

沙碛驱冻驴,贳酒无馀俸。

佳酿及故人,得微减朝饔。

连晨开瓮饮,昏花尽如梦。

檐曝取残经,揩眼逐字诵。

斜日射阶雪,熠熠金沙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