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乐亭诗,并叙

天生蒸民,为之鼻口。美者可嚼,芬者可嗅。

美必有恶,芬必有臭。我无天游,六凿交斗。

骛而不返,跬步商受。伟哉先师,安此微陋。

孟贲股栗,虎豹却走。眇然其身,中亦何有。

我求至乐,千载无偶。执瓢从之,忽焉在后。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此诗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天生蒸民,为之鼻口",表明人类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呼吸着自然赋予的气息。接下来的"美者可嚼,芬者可嗅"则进一步描写了人在自然中感受美好与芬芳的景象。但紧接着的"美必有恶,芬必有臭"暗示了一种对立统一的哲理,即美好与不快、香气与异味始终相伴。

诗人随后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飞翔的向往:"我无天游,六凿交斗。骛而不返,跬步商受"。这里的"无天游"意味着超脱尘世的束缚,而"六凿交斗"则是对自由状态的形象描绘。然而,这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并非轻易达成,故而有"骛而不返,跬步商受"之叹。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赞颂先师的智慧与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伟哉先师,安此微陋。孟贲股栗,虎豹却走"。这里的"伟哉先师"表达了对前贤的敬仰,而"孟贲股栗,虎豹却走"则是借物喻人,说明以德服人的力量远大于暴力。

紧接着,诗人自我描绘:"眇然其身,中亦何有。"这里的"眇然其身"表现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超脱态度,而"中亦何有"则是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最后,诗人表达了追求至乐的人生态度:"我求至乐,千载无偶。执瓢从之,忽焉在后。"这里的"我求至乐"是对最高境界的向往,而"执瓢从之"则象征着诗人在追寻这种至乐过程中的自然随缘。"忽焉在后"则表现了一种豁然开朗的心境,仿佛在追寻中找到了超脱世俗的自由与快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好的描写,以及对自由飞翔和内心平和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至乐状态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送李公恕赴阙

君才有如切玉刀,见之凛凛寒生毛。

愿随壮士斩蛟蜃,不愿腰间缠锦绦。

用违其才志不展,坐与胥史同疲劳。

忽然眉上有黄气,吾君渐欲收英髦。

立谈左右皆动色,一语径破千言牢。

我顷分符在东武,脱略万事惟嬉遨。

尽坏屏障通内外,仍呼骑曹为马曹。

君为使者见不问,反更对饮持双螯。

酒酣箕坐语惊众,杂以嘲讽穷诗骚。

世上小儿多忌讳,独能容我真贤豪。

为我买田临汶水,逝将归去诛蓬蒿。

安能终老尘土下,俯仰随人如桔槔。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张寺丞益斋

张子作斋舍,而以益为名。

吾闻诸夫子,求益非速成。

譬如远游客,日夜事征行。

今年适燕蓟,明年走蛮荆。

东观尽沧海,西涉渭与泾。

归来闭户坐,八方在轩庭。

又如学医人,识病由饱更。

风、雨、晦、明、淫,跛、躄、瘖、聋、盲。

虚实在其脉,静躁在其情。

荣枯在其色,寿夭在其形。

苟能阅千人,望见知死生。

为学务日益,此言当自程。

为道贵日损,此理在既盈。

愿言书此诗,以为益斋铭。

形式: 古风

春菜

蔓菁宿根已生叶,韭芽戴土拳如蕨。

烂蒸香荠白鱼肥,碎点青蒿凉饼滑。

宿酒初消春睡起,细履幽畦掇芳辣。

茵陈甘菊不负渠,鲙缕堆盘纤手抹。

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波棱如铁甲。

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牙寒更茁。

久抛菘葛犹细事,苦笋江豚那忍说。

明年投劾径须归,莫待齿摇枋发脱。

形式: 古风

送郑户曹

游遍钱塘湖上山,归来文字带芳鲜。

羸童瘦马从吾饮,陋巷何人似子贤。

公业有田常乏食,广文好客竟无毡。

东归不趁花时节,开尽春风谁与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