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苏颂

犬豕蒙虎革,气能慑群雌。

众人见之美,苏生见之嗤。

褐客怀宝玉,精神暗尘缁。

他人望而唾,苏生望而知。

知之竟何补,位下容貌卑。

雷同世方尚,独异诚难施。

嗟子岂不谬,拳拳心不移。

拜我呼我兄,问我谓我师。

奔蜂负藿蠋,谁道当其宜。

悯子空慕古,且为世人非。

古人亦如此,如此名已垂。

但当励行习,慰我千里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赠苏颂》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对比不同视角对事物的评价,探讨了认知差异与价值判断的主题。

首句“犬豕蒙虎革,气能慑群雌”以动物比喻,说明外表的威严能震慑周围,引出后文对人与物评价的不同角度。接着“众人见之美,苏生见之嗤”,对比大众与苏生(即诗中的“我”)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强调了主观认知的重要性。

“褐客怀宝玉,精神暗尘缁”描述了一位穿着朴素却内心藏有珍贵之物的人,其精神状态被外界误解或忽视。“他人望而唾,苏生望而知”进一步强调了苏生能够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而他人则因偏见或无知而对其不屑。

“知之竟何补,位下容貌卑”提出问题,即使了解事物的真相,但在社会地位低下时,这种认知也难以得到认可或应用。“雷同世方尚,独异诚难施”指出在普遍追求相似价值观的社会中,保持独特见解往往难以实现。

“嗟子岂不谬,拳拳心不移”表达了对苏生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赞赏。“拜我呼我兄,问我谓我师”描绘了苏生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既受尊敬又作为导师,体现了其影响力和人格魅力。

“奔蜂负藿蠋,谁道当其宜”以蜜蜂为例,说明即使在看似不合适的情况下,也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悯子空慕古,且为世人非”提醒人们不应盲目崇拜过去,而应关注现实世界的价值。

“古人亦如此,如此名已垂”引用古人故事,强调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也曾面临类似的挑战,但他们的成就已流传至今。“但当励行习,慰我千里思”鼓励人们努力实践,不断学习,以此来缓解远方的思念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探讨了认知差异、价值判断以及个人坚持的独特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雪后城上作

雪后原野旷,春生风气和。

蔼蔼林表色,辉辉池上波。

形閒境逾静,望远意更多。

年华适可玩,不醉将谓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寄因甫

君虽委计吏,官似宣尼公。

贫贱更何恨,优游聊与同。

忘怀鸱夷酒,乘兴松江风。

此亦隐柱下,何用卧隆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寄圣俞

徘徊帝城里,独咏有所思。

故人昔别此,秋风今若兹。

流水去不已,新雁来有期。

寄声可相及,一见慰天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秋雨

天道去人远,好恶常若违。

始耕苦炎旱,既穫雨过时。

憔悴两无补,饥寒方自兹。

素饱犹可恃,眷言采其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