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衣

昨日补褾衽,今日补襜裾。

□婢或窃笑,而我非真愚。

念此吴绸衫,十载供曳揄。

短裁适至肝,柔滑诚宜肤。

衣故烦挪难,每浣辄一呼。

捉襟可歌商,蒙袂或滥竽。

去留稍吝情,于道微枝梧。

处贫未为惯,私爱犹区区。

床头百衲衣,旁亦置一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补衣的日常琐事,充满了生活气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衣物的爱护之情,以及在贫困中仍能保持一丝私爱的心态。

首句“昨日补褾衽,今日补襜裾”,简洁明了地勾勒出补衣的日常场景,暗示着生活的艰辛与重复性劳动。接着,“□婢或窃笑,而我非真愚”一句,通过婢女的“窃笑”反衬出补衣者的坚持与认真,虽看似“愚”,实则蕴含着对衣物的珍视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念此吴绸衫,十载供曳揄”表达了对旧衣物的深厚情感,一件吴地丝绸制成的上衣,陪伴了十年之久,见证了岁月的流转。接下来,“短裁适至肝,柔滑诚宜肤”赞美了衣物的质地与舒适度,即使经过多次裁剪,依然适合肌肤,体现了对衣物品质的追求。

“衣故烦挪难,每浣辄一呼”描述了衣物修补的不易与频繁清洗后的呼唤,表现了对衣物的精心照料。诗人通过“捉襟可歌商,蒙袂或滥竽”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生活中的尴尬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幽默感。

“去留稍吝情,于道微枝梧”表达了在取舍之间的情感纠结,既不舍得丢弃旧物,又难以适应新变,体现了在贫困中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最后,“处贫未为惯,私爱犹区区”点明了尽管身处贫困,但对衣物的爱护之情并未减少,这种情感虽小却珍贵。

整首诗以补衣这一日常生活小事为切入点,展现了诗人对衣物的深情厚意,以及在困境中仍能保持乐观与珍惜的心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传达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收录诗词(386)

曾习经(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盆兰盛开自初花至花尽在兰花香中过一月惜无佳章发此馨逸

香草目以兰,南来携两盆。

兰兰勤请客,客请亦殊殷。

问客何为尔,中有忠爱痕。

年来吾甚閒,种花事朝昏。

左右高下花,惟花为独尊。

去年茁三支,今岁花特繁。

花花次第开,露白秋既分。

所欣穷巷居,略无车马喧。

坐我一月中,故故与温存。

我诗无平淡,稍涉宛陵藩。

报之实太啬,惭负徒云云。

形式: 古风

岁旱山楂实小推盘累累如樱桃

几时莲芡剥橐韬,梨栗新尝又一遭。

谁与秋盘饤春实,山楂红小腻樱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奉敕题元钱选右军观鹅图

一世羲之惋慨多,临河誓墓意如何。

画师只貌寻常事,爱说黄庭换白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瓠落剖两瓢一自携一挂杨漕田舍

一瓢常自携,不乞邻舍浆。

拟接河源水,试进昆仑觞。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