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志斋

登山志采玉,入海志探珠。

人各有所志,志异乐亦殊。

若人志耕桑,早卜田园居。

花竹秀五亩,负郭多膏腴。

方春东作兴,僮仆耕且锄。

西成多黍稌,高廪丰积储。

为酒聚亲宾,烹羔鲙池鱼。

醉后陶然乐,击壤歌康衢。

自誇生此世,有幸逢唐虞。

既为尧舜民,不乐复何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两种不同的生活志趣与追求,一种是追求物质财富与丰收的农耕生活,另一种则是追求精神满足与社会和谐的隐逸生活。诗人通过对比这两种生活方式,表达了对各自独特价值的理解和欣赏。

前半部分“登山志采玉,入海志探珠。人各有所志,志异乐亦殊。”强调了人们因个人兴趣和追求的不同而展现出的生活方式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带来的不同乐趣。接着,“若人志耕桑,早卜田园居。”引出了一种以农耕为基础的隐逸生活模式,这种生活注重自然与和谐,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后半部分详细描述了农耕生活的具体场景:“花竹秀五亩,负郭多膏腴。”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丽与肥沃的土地。“方春东作兴,僮仆耕且锄。”展现了春耕的繁忙景象,以及劳作的有序进行。“西成多黍稌,高廪丰积储。”展示了丰收的喜悦,以及粮食的充足储备。“为酒聚亲宾,烹羔鲙池鱼。”描绘了丰收后的庆祝活动,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共享美食。“醉后陶然乐,击壤歌康衢。”体现了人们在欢庆中的快乐与满足,以及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最后,“自誇生此世,有幸逢唐虞。”表达了对当前生活的满意与庆幸,仿佛生活在理想的社会状态中。“既为尧舜民,不乐复何如。”进一步强调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认为在这种社会中生活是最幸福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展现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它不仅赞美了农耕生活的美好与满足,也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446)

邓林(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克己斋

有己人我分,所贵能克之。

己克则心公,一钱宁肯私。

兄弟本同气,人我非所施。

义利不两立,世人那得知。

因君讽薄俗,成此克己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魏节妇诗

结发有成言,白头永相保。

娈娈红芳年,良人逝何蚤。

誓欲同穴归,高堂阿母老。

况有黄口儿,呱呱在襁褓。

忍死称未亡,全此父母道。

或言人在世,轻尘栖弱草。

及时不改图,容颜岂长好。

妇闻仰天呼,青天日杲杲。

肯同魏皙为,坐视纲常倒。

容华固可怜,节义尤当宝。

我闻节妇言,清风起襟抱。

霜林见劲松,滓泽有芳藻。

作诗讽薄俗,共俾还熙皞。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书子勉肯肯斋卷

肯肯名汝斋,望汝复望天。

汝肯天不肯,命也何尤焉。

天肯汝不肯,是乃谁之愆。

吾宗积厚德,其来已多年。

上愿天降祥,下期子□贤。

天尚从人愿,汝胡不勉旃。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永思堂

孝子失所怙,五内生层忧。

望望如弗及,皇皇如有求。

魂气问何之,渺渺冥漠游。

体魄问安在,长夜眠斯丘。

百身既莫赎,九我恩难酬。

风木无停声,逝水汩汩流。

天地那有尽,此意同悠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