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吊汨罗江》由明代诗人薛纲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和对汨罗江的凭吊,表达了对忠诚与正义的颂扬以及对历史悲剧的深沉感慨。
首联“宗臣义与国同休,谁谓先生可九州”开篇即以高度概括的手法,赞美了屈原的忠诚与高尚情操,认为他的精神与国家的荣光相得益彰,引人思考为何这样伟大的人物仅能影响九州之地。
颔联“死恨张仪曾相楚,生惭微子独归周”对比了屈原与张仪、微子两位历史人物的不同命运。张仪虽为楚相,却背叛故国,而微子在生时选择离开周朝,这与屈原的忠诚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屈原坚守信念的敬佩之情。
颈联“两间正气沉湘骨,千载人心竞渡舟”进一步深化主题,将屈原的精神比作湘水之中的正气,历经千年仍激励着后人心中激荡。同时,通过“竞渡舟”的形象,描绘了人们纪念屈原的场景,展现了其精神的深远影响。
尾联“欲吊忠魂何处所,寒泉一勺奠中流”则表达了诗人对屈原忠魂的追思之情,虽然无法直接前往汨罗江畔祭拜,但通过一勺寒泉寄托哀思,象征着对屈原精神的永恒怀念与敬仰。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屈原及其精神的歌颂,不仅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传达了对忠诚、正义与民族精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