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绅所作的《再和张真人见寄韵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与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感慨。
首联“世故悠悠不动情,致身偶尔入云程”,诗人以“世故”形容世事的复杂多变,但自己却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不为外界所动。而“致身偶尔入云程”则表达了诗人虽偶涉高位,但内心仍保持着淡泊名利的态度。
颔联“谈玄每遇青牛客,进谏徒怀白马生”,这里运用了道家哲学的意象,“青牛客”象征着道家思想的传播者,而“白马生”则可能暗指忠臣或谏官的形象。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在谈论玄妙之道时,常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在提出谏言时,虽心怀忠义,却往往难以实现。
颈联“鸣佩趋朝钟阜月,登台吊古石头城”,“鸣佩趋朝”描绘了诗人早朝的情景,而“钟阜月”则可能是对时间流逝的隐喻。“登台吊古”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追思之情,“石头城”是中国古代南京的别称,此处可能寓含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尾联“自知家学惭司马,空负山中岁晏盟”,诗人自谦地表示,虽然自己在学问上有所追求,但与历史上的伟大学者如司马迁相比,仍有不足之处。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未能在山林中度过晚年,实现某种理想或承诺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个人修为、学问追求及历史情感的深刻思考,语言含蓄而富有哲理,体现了明代文人的风骨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