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二十一)

截流机,分泾渭。清浊浅深,穷源倒底。

三脚驴子弄蹄行,踏过何曾沾著水。

芝峰家丑外扬,也是碓坊洿米。

低声低声,墙壁有耳。座满江南客,何须唱鹧鸪。

形式: 偈颂

翻译

拦截水流,划分清浊。水的深浅分明,追寻源头直到底部。
如同三脚的驴子踢踏,走过却从未真正涉水。
家丑外扬,如同磨坊流出的脏米。
小声说话,墙也有耳朵。满座都是江南的客人,何必再唱鹧鸪呢?

注释

截流机:比喻控制或引导水流的设施。
泾渭:古代河流名,比喻事物的界限分明。
穷源倒底:追寻源头到底。
三脚驴子:形容行动笨拙的人或物。
沾著水:实际接触到水。
芝峰:可能指代某个人或地名,这里比喻不光彩的事情。
碓坊:古代用来舂米的设施,引申为公开谈论家丑。
洿米:污浊的米,比喻不好的事情。
墙壁有耳:暗示秘密难以保密。
江南客:指来自江南的客人。
鹧鸪:鸟名,叫声凄凉,常被引申为思乡之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绍昙的作品,以独特的比喻和讽刺手法表达了一种哲理。"截流机,分泾渭"暗指世间万物的区分,如同河流中的清浊,试图厘清界限。"清浊浅深,穷源倒底"则强调事物的本质往往难以一眼看透,需要深入探究。

"三脚驴子弄蹄行,踏过何曾沾著水"形象地描绘了徒劳无功的行为,暗示有些人忙碌却无所收获,就像驴子在水中踏步却未沾湿。"芝峰家丑外扬,也是碓坊洿米"进一步指出,即使暴露缺点,也可能源于自身的不足,而非外界的指责。

"低声低声,墙壁有耳"提醒人们言行谨慎,因为秘密往往难以保密。最后两句"座满江南客,何须唱鹧鸪"则以宴席上的情景作结,暗示在众多宾客中,无需过于忧虑或自我展示,因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表面的热闹。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通过日常生活的比喻,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和处世的态度。

收录诗词(891)

释绍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字:希叟
  • 生卒年:?~一二九七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二十)

衲僧家,无本据。暑退凉生,任情去住。

折拄杖,挑拨红尘堆里人,破草鞋,踏断枯木岩前路。

无佛处,急赴过,有佛处,不得住。

捏聚大千无寸土,业风吹上十二峰。

来,徐徐向伊道,提鞋去。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十八)

天地不仁,人心招感。田稼如云,一风消散。

农家血泪流,肝肠断。

惟有林间衲子,有亦不知,无亦不管。

圆蒲拥雪衾,缀钵盛香饭。

放憨一饱万缘空,冷笑傍人忙似钻。

灼然如是,万两黄金也合消,其或未然,切莫怪阎家打算。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十七)

诸庄收敛,几样心肠。忧风忧雨,忧旱忧荒。

刈禾镰虽云快利,要用处不犯锋铓。

策勋汗血,别甑炊香。

饭里有沙如咬著,方知禾熟不临场。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十六)

一二三四五六七,数目分明谁委悉。

李淳风与袁天纲,推尽先天算不出。

算得出,昨日五月尽,今朝六月一。

形式: 偈颂 押[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