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吹箫/凤凰台上忆吹箫.七夕

烦暑衣襟,乍凉院宇,梧桐吹下新秋。

望鹊羽、桥成上汉,绿雾初收。

喜见西南月吐,帘尽卷、玉宇珠楼。

银潢晚,应是绛河,已度牵牛。

何妨翠烟深处,佳丽拥缯筵,斗巧嬉游。

是向夕、穿针竞立,香霭飞浮。

别有回廊影里,应钿合、钗股空留。

江天晓,萧萧雨入潮头。

形式: 词牌: 凤凰台上忆吹箫 押[尤]韵

翻译

炎热的暑气逐渐消退,庭院中梧桐树带来初秋的气息。
仰望鹊桥横跨银河之上,绿色雾气刚刚散去。
欣喜地看见西南方向升起明月,窗帘全部卷起,展现出如玉的宫殿和明珠般的楼阁。
夜晚的银河明亮,想必织女已经渡过,与牛郎相会。
不妨深入翠绿的烟雾深处,美女们聚在一起,比试纺织技巧,欢愉游玩。
傍晚时分,人们争先恐后地穿针引线,香气弥漫。
在回廊的阴影中,还残留着女子们头饰上的装饰品和发钗。
拂晓时分,江面潮水上涨,风雨声萧瑟。

注释

烦暑:炎热的暑气。
乍凉:突然转凉。
鹊羽:鹊鸟的羽毛,象征鹊桥。
玉宇珠楼:形容华丽的宫殿。
牵牛:指牛郎星。
翠烟:青翠的烟雾,代指深林。
佳丽:美丽的女子。
钿合:镶嵌宝石的首饰盒。
钗股:钗子的末端。
江天晓:黎明的江面。
萧萧雨:形容风雨声。

鉴赏

这首宋词《忆吹箫·凤凰台上忆吹箫·七夕》是曹勋所作,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清凉景象和七夕之夜的节日氛围。开篇以"烦暑衣襟,乍凉院宇,梧桐吹下新秋"起笔,展现了由炎热转为微凉的季节转换,以及梧桐叶落带来的初秋气息。接着,词人通过"望鹊羽、桥成上汉",形象地描绘了鹊桥相会的神话传说,暗示了七夕节的传统习俗。

"西南月吐,帘尽卷、玉宇珠楼"描绘了明亮的月光洒满庭院,人们欢聚一堂,欣赏美景。"银潢晚,应是绛河,已度牵牛"进一步强化了七夕银河鹊桥相会的意象,表达对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向往。

下片转向夜晚的热闹场景,"翠烟深处,佳丽拥缯筵,斗巧嬉游"描绘了女子们在翠烟笼罩的环境中,穿着华丽,比赛穿针,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别有回廊影里,应钿合、钗股空留"则暗示了女子们对美好爱情的期待和寄托。

最后,词以"江天晓,萧萧雨入潮头"收尾,描绘了清晨江面的雨声,与前文的热闹形成对比,给人留下余韵,也暗含了时光流转,生活如潮水般起伏的感慨。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丰富,画面生动,富有浓厚的节日气氛。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月上海棠慢.咏题

东风扬暖,渐是春半,海棠丽烟径。

似蜀锦晴展,翠红交映。

嫩梢万点胭脂,移西溪、浣花真景。

濛濛雨,黄鹂飞上,数声宜听。风定。

朱阑夜悄,蟾华如水,初照清影。

喜浓芳满地,暗香难并。

悄如彩云光中,留翔鸾、静临芳镜。

携酒去、何妨花边露冷。

形式: 词牌: 月上海棠

木兰花慢

断虹收霁雨,卷帘幕、与风期。

正燕子将雏,莺儿弄巧,日影迟迟。荼蘼。

牡丹过也,但游丝、上下网晴晖。

三月韶华,转头易失,密荫匀齐。常思。入夏景偏奇。

是梅雨霏微。更乍著轻纱,凉摇素羽,翠点清池。

还思。故山旧隐,想葱茏、翠竹锁窗扉。

独倚西楼谩久,此怀冷淡谁知。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水龙吟.初夏

鉴天云敛壶中,昼暖乍喜薰风永。

轻纱渐试,香罗初褪,梅阴又□。

广殿窗虚,翠帘卷起,一番清影。

正新篁绿嫩,池光涨雨,鱼吹浪、燕飞径。

好是九重邃密,有岚光、烟溪深静。

升平暇日,长廊别院,笙歌缓整。

宝辇迟留,玉觞时举,何妨乘兴。

况一年好处,犹寒未暖,是清和景。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龙吟(其一)会庆节

翠帘迟晚,龙楼丽日,海宇明新霁。

枢旋大电,虹流华渚,阳春天气。

出震乘乾,保民立政,垂衣裳治。

诞恩均九有,功兼七制,恢图抚、四荒外。

威动殊邻万里。拥衣冠、称觞玉陛。

虞韶缓度,龙香飞下,晴云如水。

行见冰天,版图来上,诸侯盟会。

奉怡颜宴罢,归移宝辇,向瑶池醉。

形式: 词牌: 水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