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自勉

潮阳瘴烟黑,去京路八千。

吏部有大功,得罪斥守藩。

朝冲江雾行,夜枕江涛眠。

蛟蜃作怪变,时时攀船舷。

鱼龙吐火焰,往往出波閒。

故为相恐怖,倏忽千万端。

道在安可劫,处之自晏然。

我乏尺寸效,月食二万钱。

自请西南来,此行非窜迁。

蜀山险可升,蜀道高可缘。

上无岚气蒸,下无波涛翻。

步觉阁道稳,身履剑门安。

惟怀吏部节,不知蜀道难。

形式: 古风

翻译

潮阳之地瘴气浓重,离京城路程遥远八千里。
吏部官员功劳显著,却因罪被贬职镇守边疆。
清晨冒着江雾启程,夜晚伴着江涛入眠。
蛟龙水怪时常作怪变化,时而攀附船舷。
鱼龙吐出火光,常常在波浪间显现。
因此官员们心生恐惧,各种忧虑瞬间涌现。
真理自在,怎会受人威胁,他处之泰然。
我虽无能,每月俸禄仅二万钱。
我主动请求来到西南,这次并非逃亡。
蜀地山势险峻可攀登,道路崎岖但可行走。
上无云雾蒸腾,下无汹涌波涛。
步步踏上阁道安稳,剑门关也显得安全。
只怀念吏部的气节,不觉蜀道艰难。

注释

瘴烟:指南方湿热地区特有的有毒气体。
斥守:被贬谪防守。
窜迁:流放或逃亡。
岚气:山间的雾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前往四川的艰难旅途中所经历的困苦和内心的感慨。开篇“潮阳瘴烟黑,去京路八千”两句,设定了一种遥远而又充满未知危险的旅程氛围。接着,“吏部有大功,得罪斥守藩”表明诗人因政绩受到了不公的指责和打击。

“朝冲江雾行,夜枕江涛眠”则描写了诗人在长途跋涉中的辛苦与无奈。接下来的“蛟蜃作怪变,时时攀船舷。鱼龙吐火焰,往往出波閒”几句,形象地展现了旅途中可能遭遇的各种险恶和超自然现象,显示出了诗人内心的恐惧与不安。

“故为相恐怖,倏忽千万端。道在安可劫,处之自晏然”表达了诗人对未知命运的担忧以及面对困境时的从容态度。而“我乏尺寸效,月食二万钱”则透露出诗人的经济压力和生活上的不易。

“自请西南来,此行非窜迁。蜀山险可升,蜀道高可缘。”几句则表明了诗人自愿前往四川,并且对这条道路的艰难有所预期。紧接着,“上无岚气蒸,下无波涛翻。步觉阁道稳,身履剑门安”描述了蜀道的险峻和诗人行走中的稳重与安全感。

最后,“惟怀吏部节,不知蜀道难。”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政绩的怀念以及对于蜀道艰辛的无知。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象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一名政治人物在逆境中的内心挣扎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179)

石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嘉州读邸报见张叔文由御史台主簿改著作佐郎依旧在台

惊闻除目到遐荒,病眼偏明喜倍常。

古节旧如台柏直,青衫新惹阁芸香。

中庐夜宿群经蠹,北户朝趍满简霜。

主簿虽卑官渐紧,近来应有谏书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赠刘中都

吾登泰山上,下视何纷纷。

彼角而走者,孰为麟与麇。

彼茁而生者,孰为萧与芸。

伯乐不复出,驽骥终同群。

卞和不再生,珉玉将谁分。

吁哉刘中都,高标凌浮云。

诸侯不荐士,外府不策勋。

冉冉趋黄绶,勤劳徒尔云。

我愧势力小,不能叫吾君。

勿改芳兰性,林深须自薰。

勿隐冲鹤声,天高当自闻。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赠孙先生

世无伯乐不识马,眼看骐骥如驽骀。

先生今年四十四,才似皋夔胡为哉。

泰山山下水照石,溪声濊濊白云堆。

我居其间构茅屋,先生先生归去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赠张绩禹功

李唐元和閒,文人如蜂起。

李翱与李观,言雄破奸宄。

孟郊及张籍,诗苦动天地。

持正不退让,子厚称绝伟。

元白虽小道,急名愈弗已。

卒能霸斯文,昌黎韩夫子。

吾宋兴国来,文人如栉比。

黄州才专胜,汉公气全粹。

晦之号绝群,平地走虎兕。

谓之虽駮杂,亦文中骐骥。

白稹洎卢震,江沱自为水。

朱严兼孙仅,培塿对岳峙。

卒能霸斯文,河东柳开氏。

嗟吁河东没,斯文乃屯否。

汨汨三十年,淫哇满人耳。

粤从景祐后,大儒复倡始。

文人如麻立,枞枞攒战骑。

徂徕山磊砢,生民实顽鄙。

容貌不动人,心胆无有比。

不度蹄涔微,直欲触鲸鲤。

有慕韩愈节,有肩柳开志。

今读禹功文,予戟寒相倚。

实光千里高,飞出破屋里。

龙音万丈长,拔出重渊底。

雷霆皆藏身,日星或失次。

我惭年老大,才力渐衰矣。

禹功气奔壮,今方二十二。

前去吾之年,犹有十四岁。

今读禹功文,魂魄已惊悸。

更加十四年,世应绝俦类。

卒能霸斯文,吾恐不在己。

禹功幸勉旃,当仁勿让尔。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