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

七十二屿称澎湖,沧溟万里开荒涂。

屿屿盘纡互钩带,洪波割据成方隅。

东西二吉门户壮,将军之澳为中区。

雄师镇压马宫汛,天然犄角中邦无。

其馀赋形非一状,纷陈簠簋兼盘盂。

蛟蛇拳曲龙隐见,狮象蹲踞僧跏趺。

诸流回澓舟难入,逆帆欲泊兴嗟吁。

百折终成触嶕势,狂澜反走如亡逋。

有时无风水澄镜,咫尺胶固谁能逾。

巨舸理不任篙楫,束手待敌甘为俘。

汪洋指南争此土,既到往往遭艰虞。

昔日王师事征讨,神兵彷佛前驰驱。

风摧火灭甘泉沸,降幡夜出台山陬。

制府谋成输百万,冠军一战真良图。

事关正统岂微细,封赏有间传闻殊。

榜人维舟汲清水,蹑踪到顶招吾徒。

黑铁崩崖潮欲缩,黄沙石碛盐为污。

蚝岛峰峦咸破碎,凫亹草木原焦枯。

大海东流无底极,振衣一啸心踟蹰。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孙元衡的《澎湖》描绘了澎湖群岛的壮丽景色和历史变迁。诗中以澎湖的七十二屿为中心,展现了岛屿错落有致,如同天然的军事要塞,战略位置重要。"雄师镇压马宫汛"表达了对澎湖军事防御的赞美,而"蛟蛇拳曲龙隐见"则形象地描绘了岛屿的奇特形状。

诗中还提及了澎湖在历史上的军事斗争,如昔日王师的征讨和制府的决策,以及战争带来的破坏,如"风摧火灭"和"蚝岛峰峦咸破碎"。诗人感慨大海的深邃和澎湖的艰难,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领土主权的捍卫和对未来的深深忧虑。

整体上,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入了丰富的历史内涵,体现了作者对澎湖的深情厚意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收录诗词(362)

孙元衡(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厦门登岸

退之欣见蠍,坡老喜闻骡。

将毋耳目僻,反使嗜好阿。

孤身阻遐域,相逢尽么魔。

奉诏遂生还,慰情良已多。

恶声与毒物,不忍便撝诃。

虽为夙所贱,愈于风与波。

蠢蠢且偕意,亲故夫如何。

三年穷困海,瘴疠忧相磨。

两脚蹋中土,惊禽脱虞罗。

环山带灵石,往往见云窝。

流泉出山来,淙淙桥下过。

日明枫叶岸,籁起长松坡。

弱鳞浮浅渚,喜鹊叫寒柯。

翠竹鲜钩棘,著手久摩挲。

骡钤与蠍影,默念成微呵。

曳杖陟崇冈,城楼郁嵯峨。

笋舆尽归客,细路盘青莎。

乡程六千里,计日无差讹。

挥手谢大洋,日月如腾梭。

心灰死欲然,肠冰就阳和。

孤斟一壶酒,未醉颜为酡。

二公者勋业,浩浩江与河。

余生也既晚,下秩同蹉跎。

奇怀亦云尔,望古成悲歌。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冬至日即席赋别黄萍谷同寅

至日初长暖律迎,登楼今见众峰晴。

来时烟鸟随潮泛,往路风花与雪轻。

红叶堆边人欲醉,青山尽处月偏明。

大堤芳草关门柳,又领中原别友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东湖竹枝词(其二)

荷衣裁作玉檠形,万点荷镫万点青。

昔日秦兵今不戒,移将镫影照双星。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青]韵

归塞北(其二)

貂裘客,嘉庆卷帘看。

好景画图收不尽,好题诗句咏尤难,疑在玉壶间。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