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南歌子》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吴昌绶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无常与世事的变幻。
首句“病是因中造,身从幻里过”,开篇即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疾病往往源于内心的忧患,而生命本身则如同梦幻一般虚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易逝性。
“一春花事耐消磨”一句,将春天的短暂与美好与人生的短暂相联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下来,“解道今人愁比昔人多”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指出尽管时代在变,但人们的愁苦似乎并未减少,甚至可能更多,暗示了人类情感的普遍性和永恒性。
“飘瓦常惊雨,飞瓶早坠波”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飘落的瓦片不时被雨水惊扰,飞来的瓶子也早早地落入水中,形象地展现了生活中意外与变故的突然降临,提醒人们要时刻准备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
最后,“残煤退管写临河,还共贞元朝士唱南柯”两句,以残余的煤火和即将熄灭的灯火比喻人生的终结,与前文的“身从幻里过”相呼应,强调了生命的有限和终将归于虚无。同时,与“南柯”这一典故相结合,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历史与传统的回顾与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南歌子》通过对生命、时间、变化等主题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敏锐的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