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民国二十四五年,余屡游沧浪亭,极赏结草庵巨栝,曾有诗咏之。书院红梅一株,色夺朱砂,亦罕见物。兵后蒋吟秋来告二物均无恙。余乃约蒋合绘苍栝红梅图,留苏州图书馆中,以存故事,并题此词

步屧随风欲放颠。沧浪一曲共延缘。

梅新浥露宜临水,栝老禁霜莫问年。

凭画笔,写情筌。鬓丝禅榻费茶烟。

重来怕只南园树,能说当时已惘然。

形式:

鉴赏

这首诗由叶恭绰创作于清末至近现代初,描绘了诗人多次游览沧浪亭的情景,以及对结草庵巨栝和书院红梅的深情赞美。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与感慨,同时也融入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

首句“步屧随风欲放颠”,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漫步时的轻盈与自由,仿佛随着微风飘荡,心情愉悦而略带几分放纵。接着,“沧浪一曲共延缘”则将视线引向了蜿蜒的河流,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跃然纸上。

“梅新浥露宜临水,栝老禁霜莫问年”两句,分别描绘了梅花在清晨露珠的滋润下更加娇艳,以及老栝树在严霜中坚韧不拔的形象。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生命力的赞叹与敬仰。

“凭画笔,写情筌。鬓丝禅榻费茶烟”则转而表达诗人希望通过绘画来捕捉这些美好瞬间,寄托情感。同时,鬓丝白发、禅榻静坐、茶烟袅袅的场景,又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最后,“重来怕只南园树,能说当时已惘然”两句,表达了诗人再次回访时,可能只有树木还保持着往日的模样,而人事已非的感慨。这种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伤,增添了诗歌的深度与韵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艺术特色。

收录诗词(174)

叶恭绰(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六州歌头.居庸长城

神州极目,今古几长城。

居庸塞,联榆蓟,卫燕京,控龙庭。

恃作华夷限,巢蜂蝶,穴狐兔,容蛇豕,争蛮触,混膻腥。

锁阴重溟。洞启百年史,国耻充盈。

更蓬莱左股,历劫剩枯枰。万里回萦。竟何成。

况烟熛怒,飙轮迅,艨艟巨,幡旗精。

高空制,后方战,合纵争,百欺凌。

人类浑奚罪,相奔迸。

赴秦坑,山河险,坛坫约,总难凭。

何日町畦,尽泯兵革息,长庆由庚。

尽边城戍垒,开辟付农耕。春满藩屏。

形式:

鹧鸪天.答寂园见赠之作

扑面人间滟滪堆。狂澜争信手能回。

愁多更结千丝网,泪尽还余一寸灰。

看落照,掩空斋。颓流甚地足潆洄。

橘中藕孔原儿戏,谁许孤鸿独往来。

形式:

琐窗寒

倦雁呼群,鸣蛩唤夕,尚淹残暑。

文园病久,暗怯茂陵秋雨。

甚遥空、乱云四垂,登楼一望犹吾土。

且寄怀物外,东皋閒话,洞天挥麈。延伫。忘宾主。

喜白雪阳春,渐多新侣。华年似水,莫道当时弦柱。

尽匆匆、教唱渭城,断肠漫惜歌者苦。

料关情、叶底吟蝉,送客杨枝舞。

形式:

游剑潭寺

晚凉同散步,小径入花坪。

野草缘阶绿,岩松破壁生。

钟飘云外响,泉咽涧中声。

日暮归禅院,翛然俗虑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