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出自宋代释广闻的《偈颂一百四十二首》中的第八十三首,以禅宗的风格,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
“多子塔前,平分半座。”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多子塔前,空间虽小,却能容纳一半的座位,寓意着在有限的空间中,也能找到无限的容纳与和谐。
“险崖句里,水泄不通,风从虎兮云从龙。” 这几句则进一步深化了意境。险峻的山崖之中,水流似乎被阻塞,无法顺畅流动,而风起时,如同虎啸,云随龙行,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的动态与力量,同时也暗示了内在精神世界的波动与变化。这里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自然现象与内心情感相联系,引导读者思考内在与外在、静止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引出对人生、宇宙、心灵的深刻思考,体现了禅宗追求的“见性成佛”的境界,即在日常生活中体悟真理,达到心灵的觉醒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