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赋喜雪二首(其二)

夜深如水泼衣衾,晓看皑皑冒碧岑。

以洁藏污窥物理,由仁行义见天心。

但教南亩多呈瑞,何必东夷屡献琛。

麦熟吾时归印绶,不能者止念周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深夜静得像水泼在衣物上,拂晓时分看见洁白的雪覆盖着青翠的山峰。
通过洁净来隐藏污垢,揭示了自然法则;通过仁爱和正义的行为,显现了上天的意志。
只要让农田丰收带来吉祥,何必东方异族频繁进献珍宝。
麦子成熟的季节我将辞官归乡,做不到周任那样的尽职尽责,就只能自我反省。

注释

泼衣衾:形容深夜的寂静如同水泼在衣物上,显得格外宁静。
皑皑:形容雪白的样子。
碧岑:青翠的山峰。
物理:这里指自然规律。
天心:上天的意志或天意。
南亩:农田,古代常用以代指农事。
东夷:古代对东方部族的称呼。
琛:珍宝。
印绶:古代官员的象征,印信和系印的丝带。
周任:周朝的贤臣,这里借指尽职尽责的官员。

鉴赏

此诗描写了一个清晨雪后景象,夜深时的雪如同泼水浸湿了衣衾。诗人在晓光之下看到了积雪覆盖的山岭,纯洁无瑕。在这自然美景中,诗人感悟到天地间的道理和仁义之心。

"但教南亩多呈瑞"一句表达了希望田亩能多出佳谷,以此作为吉祥征兆。这里并非强调务农,而是借助农业丰收来寓意国泰民安,不需像东夷那样频繁地向朝廷进献宝物。

最后两句"麦熟吾时归印绶,不能者止念周任"表达了诗人希望在麦子成熟之时能够归隐山林,若是无法如愿,则只能心怀周公的仁德与责任。这里的“印绶”指的是归隐田园的生活,“周任”则是古代圣贤周公的品德和担当。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个人理想与现实差距所产生的情感波动。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再赋喜雪二首(其一)

黑风剪水作瑰琦,散落人閒贱似泥。

万象直教还朴素,千岐何幸尽平夷。

征人奔路昏投店,戍士乘城夜守陴。

不识艰难惟党二,销金帐底饮羔儿。

形式: 古风

同前

寂喧相去几由旬,禽戏何妨小屈伸。

退步自应行步稳,识心安用捧心颦。

又看桃板迎新岁,定是蒲轮访旧人。

粒粒金丹分二百,祝公丈六现金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岁晏无聊收叔氏讯

豢成凋郡力难任,雪上加霜两鬓侵。

四五更头猿鹤梦,数千里外鹡鸰心。

老来倍觉光阴促,休去方知意味深。

陶白邵诗消遣具,晚窗无事且微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自叹

门槌拍板久收藏,又向棚头弄一场。

束缚冠裳新上舍,经营粥饭旧街方。

乱鸦啼处客回首,落雁声边人断肠。

堆案文书销永日,谁云燕寝凝清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