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张弼所作,名为《失题十七首(其十三)》。诗中描绘了稽山与镜水之间孕育出一位诗僧的景象,这位诗僧的才华堪比古代四位杰出的文人。诗中以“彩笔辉辉”形容诗僧的文采飞扬,如同佛日般照亮人心,而“紫衣落落”则描绘了他穿着紫色袈裟的高雅形象。接着,诗人通过“天晴蜃气连沧海,夜静鲸音彻洞庭”两句,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同时也寓意着诗僧的智慧和心灵能超越世俗,达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最后,“且咏白云三万顷,绝胜倾耳听风铃”表达了诗人对诗僧以白云为伴,远离尘嚣,享受宁静生活的赞美之情,认为这种生活远胜于倾听风铃的平凡。整首诗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对高尚精神追求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