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女子忙碌于纺织的情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细腻的情感。
首句“春见拂帘栊,春露繁桑柘”,以春风轻拂帘栊,春露滋润桑柘树,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画面。这里的“拂”字生动地表现了春风的温柔与轻盈,“繁”字则描绘了春露的丰沛与滋润,为后续的纺织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接着,“绕箔理三眠,烧灯绕五夜”,描述了女子在纺织时的辛勤与专注。她们围绕着织机,精心地处理着丝线,仿佛在与时间赛跑,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三眠”可能是指蚕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多次蜕皮的过程,这里借指纺织过程中的精细操作;“五夜”则可能象征着夜晚的漫长,女子在灯火下连续工作,直至深夜。
“大姑席未安,小姑梳弗暇”,进一步展现了家庭中不同年龄女性的忙碌景象。大姑可能指的是年长的女性,她尚未能安享片刻宁静;小姑则是年轻女子,梳妆打扮也无暇顾及,全心投入到了纺织工作中。这种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支持与协作,体现了传统社会中女性在家庭经济活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最后,“喔喔唱邻鸡,提筐邀比舍”,通过鸡鸣声的描写,暗示了一天即将结束,而女子们却仍在忙碌。她们提着装满成果的筐子,邀请邻居一起分享劳动的喜悦,体现了邻里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共同庆祝收获的欢乐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代宫廷内女子在春季繁忙的纺织生活中所展现出的勤劳、智慧与团结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