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二十六)野人庐

少年辛苦事犁锄,刚厌青山绕故居。

老觉华堂无意味,却须时到野人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翻译

年轻的农夫辛勤劳作,已经厌倦了青山环绕的老家。
年迈后觉得华丽的大厅不再有乐趣,反而时常想去乡间的简陋小屋。

注释

少年:年轻的。
辛苦:辛勤的。
事:从事。
犁锄:犁田锄地。
刚厌:刚刚感到厌倦。
青山:青翠的山峦。
绕:环绕。
故居:老家。
老觉:年老后觉得。
华堂:华丽的大厅。
无意味:没有乐趣。
却须:反而需要。
时到:时常去。
野人庐:乡间简陋的小屋。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句,出自北宋文学巨匠苏轼之手。诗中的意境平和而深远,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淡泊名利的哲学思考。

"少年辛苦事犁锄"一句,描绘了年轻时期为了生计所做的辛勤劳作,犁地锄草是农耕生活的一部分。这里的“犁锄”暗示了一种对土地的深刻依恋和对自然的尊重。

接着,“刚厌青山绕故居”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青山绿水环绕的家园产生了厌倦的情感。这个“厌”字用得巧妙,既有对故土的留恋,又不乏对平淡生活的一种超然。

"老觉华堂无意味"一句中,“老觉”指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世界的看法和理解发生了变化。这里的“华堂”象征着繁华与奢侈,而“无意味”则透露出诗人对物质享受漠然的心态。

最后,“却须时到野人庐”一句,显示出诗人的选择,是在忙碌和喧嚣之外寻找宁静。这里的“野人庐”象征着一种远离尘世、与自然为伴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对物质世界的一种超脱,更是一种精神追求的体现。

总体来说,这四句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展现了诗人从热爱故土到厌倦繁华,再到追求宁静自然的内心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反映出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生活态度,是苏轼深厚文化底蕴和高远精神境界的体现。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二十七)此君庵

寄语庵前抱节君,与君到处合相亲。

写真虽是文夫子,我亦真堂作记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二十八)金橙径

金橙纵复里人知,不见鲈鱼价自低。

须是松江烟雨里,小船烧薤捣香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二十九)南园

不种夭桃与绿杨,使君应欲候农桑。

春畦雨过罗纨腻,夏垄风来饼饵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三十)北园

汉水巴山乐有馀,一麾从此首归途。

北园草木凭君问,许我他年作主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