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林枝所作,题为《飞锡峰》。诗中描绘了一位隐居遁世的高僧,他行踪飘忽不定,如同天际的浮云一般难以捉摸。他栖息在那座高达数千仞的潜山之巅,仿佛瞬间便能收尽山峰的奇伟之力。
诗人通过“上人栖遁者,飞锡云外峰”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这位高僧的形象,他远离尘嚣,遁入山林,以云为伴,以峰为家,自由自在,超脱世俗。接着,“去留渺莫测,心与浮云同”进一步强调了高僧行踪的飘忽和心灵的自由,他的心如同浮云般无拘无束,去留之间皆是自然,不为世间万物所束缚。
“潜山几千仞,瞬息收奇功”则赞美了潜山的雄伟壮观,同时也暗示了高僧能够洞察山川之灵,汲取自然之精华。最后,“斯人不可作,谁能继其踪”表达了对这位高僧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遗憾,感叹于这样的人物难以再得,无人能追随其后,继续在这条超凡脱俗的路上前行。
整首诗通过对高僧形象的描绘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深深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