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次韵洪复翁食蕨》由宋末元初时期的方一夔所作,通过对食用蕨菜这一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活细节的细腻观察。
首句“花叶根茎种种香”以花、叶、根、茎的丰富多样性和香气四溢,描绘出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景象,暗示了蕨菜生长环境的美好。接着,“谁知山草宿舂粮”一句,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蕨菜这种山间野草被忽视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食物来源的思考。
“筠篮净洗倾银粉,瓦釜狂搜冻蔗浆”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采集蕨菜和制作蕨菜食品的过程。筠篮(竹篮)洗净后用来盛放蕨菜,如同倾倒银粉般洁白而纯净;瓦釜(陶锅)则用来煮制冻蔗浆,增添了一份生活的烟火气。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劳动的场景,也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美学的追求。
“爽口如兼三鼎味,疗饥不试五仓方”则从口感和实用性两个角度赞美蕨菜。三鼎味指的是古代贵族宴席上的美味佳肴,这里用来形容蕨菜的美味;五仓方则是指古代储存粮食的仓库,这里用来说明蕨菜能够充饥,是贫苦生活中难得的食物。这两句既是对蕨菜美味的肯定,也是对蕨菜营养价值的赞许。
最后,“西山饿死真馀事,安有冥鸿为稻粱”两句,通过对比西山饿死的悲惨情景和冥鸿(传说中的一种神鸟)为稻粱奔波的无奈,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在诗人看来,蕨菜虽小,却能解决温饱问题,是比西山饿死更为实际和重要的事情。同时,也隐含了对当时社会贫富差距和生存困境的忧虑。
综上所述,《次韵洪复翁食蕨》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蕨菜作为食物的美味与实用价值,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