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蒙山韵

老觉溪深杓柄长,举头三咽目无光。

试寻西陌东阡去,却得南窗北户凉。

好鸟关心浑是梦,明珠论斗不胜量。

束书莫作痴儿事,一瓣先师未了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总觉得溪水深深,勺柄显得特别长,抬头望向远方,眼中泪如泉涌。
试着沿着西边的小路和东边的田间小径寻找,却意外在南边的窗户和北边的门扉感受到一丝清凉。
美丽的鸟鸣似乎触动了心弦,却只是一场梦;价值连城的明珠也无法衡量其珍贵。
别再把读书当作傻事,不如先完成对先师的一片敬意,点燃未尽的香火。

注释

老觉:总是感觉。
溪深:溪水深邃。
杓柄长:勺柄显得长。
目无光:目光黯淡。
西陌:西边的小路。
东阡:东边的田间小径。
南窗北户:南边的窗户和北边的门。
凉:清凉。
好鸟:美丽的鸟。
关心:触动心弦。
浑是梦:全然像梦一般。
明珠论斗:价值连城的明珠。
不胜量:无法衡量。
束书:把书束起。
痴儿事:傻事。
一瓣先师:对先师的一片敬意。
未了香:未燃尽的香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宝昙的作品,以和张蒙山韵的形式表达了他的心境。首句“老觉溪深杓柄长”描绘了诗人年老体衰,感觉溪水深邃,如同手中的勺柄显得格外漫长,暗示了时光流逝与岁月沧桑。次句“举头三咽目无光”则通过视觉的描述,表达了诗人眼神昏花,情绪低落。

接下来,“试寻西陌东阡去,却得南窗北户凉”写诗人试图寻找一丝清凉,无论是漫步乡间小路(西陌东阡),还是倚靠南窗北户,都只能在想象中得到片刻的慰藉。诗人感叹美景无法消解内心的苦闷。

“好鸟关心浑是梦,明珠论斗不胜量”两句进一步抒发感慨,美好的事物如好鸟和明珠虽然令人向往,但都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因为这些都不足以衡量或填补他心中的失落。

最后,“束书莫作痴儿事,一瓣先师未了香”劝诫自己不要沉溺于世俗之事,不如静心修行,哪怕只是点燃一瓣香,向先师致以敬意,也是对精神追求的一种寄托。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收录诗词(278)

释宝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李磐庵雨中见寄

茅檐何意作秋声,未放东风入紫荆。

短褐不眠成永夜,寒更数尽到诸兄。

早知廉蔺今犹在,自许夔龙意甚明。

世路崎岖吾已了,一奁风篆为谁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汪仲嘉尚书寄楼攻愧尚书韵

明日征帆取次飞,何人解识箭锋机。

回瞻北阙君恩重,莫遣西风酒力微。

早为汉庭归吁俊,未妨周易去研几。

适斋老去诗犹健,闻道行歌昼锦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和陈进道教授后堂濒水小阁扁曰浮家

市声中断属河清,鸥鹭无情亦有情。

不与狂澜同泛泛,故留明月作生生。

一樽宁共彭宣醉,尽室肯容西子行。

不是主人风味薄,门前弱水即蓬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雪林访二山

平生阅世剑一吷,老去卜邻吾二人。

亦评白云来著宿,未妨青袜去寻春。

泉鸣石濑听逾好,雨浥岩花笑转新。

更欲买田招鹤住,问渠谁是自由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