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流芳所作,名为《再用清字韵呈诸道友》。诗中描绘了诗人游历山水之间的情景,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心灵修行的追求。
首联“来去溪山似送迎,扪崖越壑践榛荆”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行走在山水间的情景,仿佛溪山在对他送别与迎接,他攀岩越谷,踏过荆棘,展现了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颔联“为参知识求心要,岂爱幽閒助道情”则表达了诗人寻求心灵深处真谛的渴望,以及在幽静环境中获得精神滋养的愿望。这里不仅体现了对知识的追求,也暗含了对道家哲学的向往,即通过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达到心灵的升华。
颈联“夜后溪声连屋动,晓来山气捲帘清”描绘了夜晚溪水潺潺,似乎与屋舍共鸣,清晨山岚轻拂,卷起窗帘带来清新之感的画面。这一联通过自然界的动态变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宁静。
尾联“方知不用从师觅,悔作盲人怅怅行”则是诗人反思与觉悟的表达。他意识到,真正的智慧与内心的平静无需外求,而是源于自我内心的探索与发现。这不仅是对过去行为的反省,也是对当下及未来的指引,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内心的真理,避免盲目前行带来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内心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