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漏恩馀草木,苛敛察箕头。
犹有形骸碍,谁为根本忧。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彭龟年的作品,题目为《和王弱翁七首(其三)》。诗中,诗人以“漏恩馀草木”开篇,形象地描绘了百姓在苛政重压下,连草木都似乎感受到了不公的待遇,暗示了社会的艰难和民生的困苦。接下来,“苛敛察箕头”进一步揭示了官府对百姓的严酷搜刮,如同从细微处挑剔敛取,令人感到压抑。
“犹有形骸碍”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们生存状态的忧虑,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人们的肉体还受到束缚,难以逃脱苦难。“谁为根本忧”则直指无人真正关心底层民众,关注国家的根本问题,流露出深深的忧虑和对统治者无为而治的批评。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社会现实的对比,展现了宋代社会的贫瘠与不公,以及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不详
猫头争立玉,黄雀剩披绵。
橘子生犹绿,江南十月天。
不作画梁燕,定非幽谷莺。
此心无著物,万事莫留名。
道义交情不用盟,鸣谦肯作震雷惊。
论功平勃非吾事,付与人间仔细评。
公馀几上诗书乱,事简庭中雁鹜休。
乞我新篇洗凡俗,萧萧风雨打窗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