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二姝抚婴图

休识流黄罢养蚕,桃根桃叶并清酣。

龙绡却暑肌香腻,蝉翼凌风鬓影鬖。

常恨画中题豆蔻,谁教窗下种宜男。

螽斯合备房中乐,见说如今化已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细腻生动的画卷,通过“题二姝抚婴图”的主题,展现了明代画家刘绩对女性温柔与母性的深刻理解。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流黄”、“桃根桃叶”、“龙绡”、“蝉翼”等,不仅描绘了画面中的场景,更蕴含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休识流黄罢养蚕”,开篇即以“流黄”这一传统织物的颜色,暗示了画面中女性的勤劳与细致,同时“罢养蚕”则可能象征着她们在家庭生活中的角色转变,从传统的农事劳作转向了更为细腻的情感关怀。

“桃根桃叶并清酣”,进一步描绘了画面中人物的和谐与愉悦,桃树作为春天的象征,其“根”与“叶”并存,既表现了生命的延续,也寓意着女性间的深厚情谊。

“龙绡却暑肌香腻,蝉翼凌风鬓影鬖”,这两句通过“龙绡”(一种珍贵的丝织品)和“蝉翼”(轻薄透明),形象地描绘了女性肌肤的细腻与轻盈,以及发丝随风飘动的灵动之美,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优雅。

“常恨画中题豆蔻,谁教窗下种宜男”,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画面中未尽之意的感慨,豆蔻比喻青春,宜男则象征生育,暗示了画面中女性的青春活力与孕育生命的希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未能直接描绘这些美好瞬间的遗憾。

“螽斯合备房中乐,见说如今化已覃”,最后两句引用《诗经》中的“螽斯”,象征子孙满堂的幸福,表达了对家庭和谐与后代繁盛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暗含了对当前社会风气的肯定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幅“二姝抚婴图”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温柔与母性,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家庭幸福的向往。

收录诗词(64)

刘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征夫词

征夫语征妇,死生不可知。

欲慰泉下魂,但视褓中儿。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征妇词

征妇语征夫,有身当徇国。

君为塞下土,妾作山头石。

形式: 古风

双行缠

色丝深文罗,持作双行缠。

系侬白玉胫,步步作春妍。

绣缠合欢带,足底生莲花。

自踏君门户,更不由狭斜。

形式: 古风

为北郭悼亡

独坐思芳辰,莺花笑冷春。

自从妆阁闭,谁拂镜台尘。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