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凌云翰的《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夏日十二首之十一(其三十五)》描绘了一幅夏日田园生活的画面。首句“千亩荒烟傍晓锄”,通过“千亩荒烟”展现了广阔的田野在清晨时分弥漫着淡淡的雾气,农夫们已经开始劳作的情景。“源头水少每忧枯”,则反映了农民对水源匮乏的担忧,暗示了农业生产的不易和对天时地利的依赖。
接下来,“何如老子书田好”,诗人以老子自比,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学问的珍视。这里的“书田”并非指真正的农田,而是比喻读书学习,意指通过读书获得的精神财富,即使物质上不丰收,但精神上的富足更为重要。“纵使丰年不上租”,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价值观,即使丰收,也不追求世俗的物质回报,更看重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收获。
整首诗通过农事生活与读书修身的对比,展现出诗人对淡泊名利、崇尚知识的高尚情操,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深深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