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

峨峨镇中夏,峻极万寻隮。

突兀磨天顶,窈窕入地脐。

中林兴夏雹,半壑卧秋霓。

泉恐连清汉,峰疑拥碧圭。

云高四夷见,雨到八方齐。

渤澥看如带,青冥上是梯。

醉堪扪日月,吟可摘娄奎。

翠盖何时动,金为玉检泥。

形式: 排律 押[齐]韵

翻译

巍峨的山镇居于盛夏,高峰直插万丈天际。
山势陡峭直指天空,幽深山谷如同大地的肚脐。
山林中夏日冰雹纷飞,半山腰秋日彩虹横卧。
山泉仿佛连接银河,山峰似是碧玉圭石簇拥。
云层之高可见四方,雨落之处皆成一片。
大海望去如一条带子,青天之上仿佛有阶梯可攀。
醉酒时能触及日月,吟诗时可摘星辰奎宿。
何时绿意盎然的山峦会动,黄金般的检票台被泥土覆盖。

注释

峨峨:形容山势高大。
峻极:极高峻。
万寻:极言高度。
隮:升腾。
突兀:陡峭突起。
窈窕:幽深。
中林:山林之中。
半壑:半山腰。
清汉:银河。
碧圭:碧玉圭石。
四夷:四方。
八方:各个方向。
渤澥:大海。
青冥:青天。
扪:触摸。
娄奎:古代星宿名。
翠盖:绿色的树冠。
金为玉检:黄金般检票台。
泥:泥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嵩山雄伟壮观的景象,诗人黄庶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其高峻挺拔和神秘深邃。首联“峨峨镇中夏,峻极万寻隮”形象地写出嵩山耸立中原,直插云霄的气势。接下来的“突兀磨天顶,窈窕入地脐”运用对比,既描绘了山巅的峻峭,又暗示了山脚的幽深。

“中林兴夏雹,半壑卧秋霓”通过自然现象进一步烘托山势的奇特,夏日冰雹在山林中落下,而山腰却常有秋虹横卧,展现了嵩山的多变与神奇。诗人接着写到山泉清澈,“泉恐连清汉”,仿佛与银河相连;山峰则如碧玉之圭,瑰丽无比。

“云高四夷见,雨到八方齐”强调了嵩山的地理位置和影响力,无论何处都能感受到它的云雨之变。诗人登高远望,视野开阔,“渤澥看如带,青冥上是梯”,将大海比作腰带,天空比作阶梯,形象生动。

最后两句“醉堪扪日月,吟可摘娄奎”表达了诗人对嵩山美景的沉醉,仿佛在酒醉中也能触及日月星辰,在吟咏中能摘取天上的娄宿。结尾“翠盖何时动,金为玉检泥”寓意着山川静止如翠绿华盖,即使金玉般珍贵,也愿化为泥土守护此地。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黄庶对嵩山的崇敬与赞美之情,以及他对自然山水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168)

黄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黄湜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历佐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后摄知康州。工诗。有《伐檀集》

  • 字:亚父
  • 籍贯:宋洪州分宁

相关古诗词

携家游倭松

倭松名载四海耳,百怪老笔不可传。

左妻右儿醉树下,安得白首巢其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樊侯庙

阴森樊侯庙,古木澧水傍。

兹民畏如生,奔走豕与羊。

家家奉侯讳,若在父母堂。

我来憩行役,再拜奠公觞。

缅思英豪姿,名与此水长。

风偃众树枝,拟若怒鬣张。

阴官有兵师,想在贲育行。

今兹戎虏骄,内为府库疮。

安得七尺躯,长戟再激昂。

横行匈奴中,庶以康肺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题人移牡丹

林上春来恰恰忙,安排颜色与春装。

栽培欲报应先发,根柢虽移不改芳。

红药便随心减价,黄蜂偷喜蜜添香。

凭君剩酿看花酒,待插花枝满首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三山宝刹栖禅地,万户青帘卖酒家。

形式: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