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伯子

天下少奇士,况乎吾一州。

逢人问姓字,知子有源流。

兰砌多黄口,蓬山半白头。

诚斋知未可,唤作小坡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世间难得有奇才,更何况我所在的这一个小州。
遇到人询问姓名来历,才知道你出自名门望族。
庭院中孩童众多,如同兰花丛中的小鸟,而我已半生苍老。
诚斋先生,我知道你还不足以与他相比,还是不要称你为小坡吧。

注释

天下:世间。
奇士:奇才。
况乎:更何况。
吾:我。
逢人:遇到人。
问:询问。
姓字:姓名。
知:知道。
子:你。
源流:出身、来历。
兰砌:兰花丛。
黄口:孩童。
蓬山:比喻高官或有名望的人。
半白头:形容人已年长。
诚斋:指诗人杨万里,号诚斋。
知未可:知道还不可以。
唤作:称呼为。
小坡:苏轼,号东坡居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过的作品《送杨伯子》,是一首别离之作,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杨伯子的不舍和赞美之情。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描绘杨伯子的卓尔不群和其人的高贵气质;后四句则是诗人对于朋友的不舍与美好祝愿。

"天下少奇士,况乎吾一州。逢人问姓字,知子有源流。" 这两句通过“奇士”一词,表明杨伯子的非凡之处,而“况乎吾一州”则是说在我所居的这片土地上,更是难得。此后“逢人问姓字”,表现出人们对于杨伯子身份和背景的好奇与追问;“知子有源流”,则揭示了杨伯子的家族或个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兰砌多黄口,蓬山半白头。诚斋知未可,唤作小坡休。" 这四句中,“兰砌多黄口”可能是指诗人自己年事渐长,牙齿变黄,而“蓬山半白头”则明显地描绘了杨伯子的高贵形象和他的年龄。接着的“诚斋知未可”,诗人对于朋友的称呼充满了敬意;最后,“唤作小坡休”,则是在表达对朋友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够在安逸平静中享受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杨伯子的卓尔不群,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收录诗词(449)

刘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 字:改之
  • 号:龙洲道人
  •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 生卒年:1154~1206

相关古诗词

送金陵胡抚干仲芳(其二)

共醉百斛酒,千金一笑倾。

寄情桃叶渡,吊古石头城。

战守筹雄地,更番出戍兵。

瓮天留不住,图略遂西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金陵胡抚干仲芳(其一)

故家凋丧后,初识澹庵孙。

玉树明庭角,冰澌吐话言。

荆州得上幕,楚壤带中原。

我欲附舟去,白鱼朱橘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送客剡溪

送客山阴路,春风散马蹄。

纵观神禹穴,深入子猷溪。

嫩草绿于染,珍禽娇已啼。

去程千万里,步步有云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除夜寄卢菊涧

见说卢夫子,诗成手自书。

雪便金帐煖,云荫玉山居。

椒叶储名酒,萍齑荐野蔬。

夜寒裈犊鼻,应念马相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