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静隐寺途中作

乱云迷远寺,入路认青松。

鸟道缘巢影,僧鞋印雪踪。

草烟连野烧,溪雾隔霜钟。

更遇樵人问,犹言过数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纷乱的云雾遮住了远方的寺庙,沿着青松指引的道路前行。
山路狭窄,鸟儿在巢边掠过,留下影子;僧人的鞋子上沾着积雪的痕迹。
草地上的炊烟与野外的火堆相连,溪边的雾气阻隔了霜钟的声音。
偶遇砍柴的人询问,他还说自己已经过了几座山峰。

注释

乱云:纷乱的云雾。
迷:遮蔽。
远寺:远方的寺庙。
入路:进入道路。
认:辨认。
青松:青翠的松树。
鸟道:鸟儿常走的小路。
缘:沿着。
巢影:鸟巢的影子。
僧鞋:僧人的鞋子。
印:留下。
雪踪:雪地上的足迹。
草烟:草地上的炊烟。
连:连接。
野烧:野外的火堆。
溪雾:溪边的雾气。
隔:阻挡。
霜钟:下霜时的钟声。
更遇:又遇到。
樵人:砍柴的人。
问:询问。
犹言:还说。
过:经过。
数峰:几座山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乱云缭绕的远寺之路上的所见所感。开篇"乱云迷远寺,入路认青松",云雾弥漫中隐约可见远处的寺庙,而行者则沿途寻找那些参天的青松,以此作为前进的引导或是心灵的寄托。

"鸟道缘巢影,僧鞋印雪踪"一句,则展示了大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和谐共生。鸟儿在林间穿梭,其踪迹成为了行者观察的对象,而僧人的脚印则留在了积雪之中,透露出寺庙生活的宁静与简单。

"草烟连野烧,溪雾隔霜钟"这里的意象转向自然景观。燃烧的野草如同薄雾般弥漫开来,而溪流中的雾气,则似乎将那清脆的霜钟声分割得遥远而不可触及。

最后一句"更遇樵人问,犹言过数峰"则是行者在旅途中遇见樵夫,并询问道路。樵夫回答说还需翻越几座山峰,这不仅增加了旅程的艰辛,也让人对前路充满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寺庙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行者对于精神寄托与内心世界的向往。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却又蕴含深厚的情感和哲思,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92)

周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上陕府姚中丞

此心长爱狎禽鱼,仍候登封独著书。

领郡只嫌生药少,在官长恨与山疏。

成家尽是经纶后,得句应多谏诤馀。

见说养真求退静,溪南泉石许同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与崔弇话别

归思缘平泽,幽斋夜话迟。

人寻冯翊去,草向建康衰。

雨雪生中路,干戈阻后期。

几年方见面,应是镊苍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山居秋思

一从云水住,曾不下西岑。

落木孤猿在,秋庭积雾深。

泉流通井脉,虫响出墙阴。

夜静溪声彻,寒灯尚独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书实上人房

绝顶言无伴,长怀剃发师。

禅中灯落烬,讲次柏生枝。

沙井泉澄疾,秋钟韵尽迟。

里闾还受请,空有向南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